康有为故乡丹灶探索三位一体的有为教育

10.09.2015  13:33

  人民网佛山9月10日电 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是近代教育先行者康有为的故乡。近年来,丹灶以 “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为教育理念,提出“有为教育”的口号,着眼基础教育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推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第31个教师节的来临之际,本网走访,寻找现代基础教育的优秀经验。

  丹灶镇镇党委委员、教育局局长区文满认为,所谓“有为”,不仅是学生将来长大成人,步入社会后有所作为,而是从小就应该怀“有为”意识。在“有为教育”的指导下,丹灶教育模式呈现出三大亮点:“养成教育”、“兴发教育”和“三维一体”。“养成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道德修养;“兴发教育”则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能力等;“三维一体”内容最为丰富,其一是“学校-家庭-社区”,其二是“幼儿园-小学-中学”,其三是“师师-生生-师生”。其中“学校-家庭-社区”最为突出,三者的良好结合为学生打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朋友圈”,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有特色,激发学生求知热情

  丹灶镇着力推广健康体育和艺术教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特色课程建设,其“一校一特色”的举措已实行多年,镇财政对特色项目给予30多万元的专项资金进行扶持,有5所小学2所中学的特色已经形成。

  其中,丹灶中学注重培育“维新”文化,打造“有为”教育,建立与“有为”教育相适应的现代学校制度和学校课程体系;金沙中学确立了“和而不同,博雅致远”的办学理念,葫芦丝已初步成学校艺术特色;中心小学确立了“同心教育”办学理念,以“文康武鸿”为学校特色项目品牌;丹灶二小则提出了”集贤教育”理念,并成为南海区唯一一所击剑网点学校。另外,金沙小学提出“道法自然,自能发展”的“自能教育”办学理念,而联安小学提出了“美德教育,主动发展”的办学理念等。

  通过实现“一校一特色”,丹灶各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初具规模,学校间的无私合作交流,使“一校一特色”能够无缝衔接,并不断提升丹灶教育的品质,丰富了“有为教育”内涵发展。在2015年“南海区特色学校创建项目竞争性资金分配”活动中,金沙中学获得80万资金,联安小学获得40万资金。

  在拥有南海区唯一一支校园击剑队的丹灶第二小学,校长何明星介绍,击剑培训班不但受到本校学生欢迎,甚至有外镇学生跨镇跨校过来一起学习。“当然我们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培训是完全免费的,政府还给我们补贴,支持我们多做培训,多参加比赛。”何明星说。

  那么学校会不会一味专注打造学校特色而忽视了学生个人特长的培养?何校长表示,学校不只是有击剑队,共有28个社团,包括田径、篮球、举重、舞蹈、唱歌等等,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

  家庭教育普及,鼓励学生乐善好施

  除了要求学校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艺氛围,区文满也希望从家庭教育着手,延续学生的校外体艺修养。“我们鼓励学校对家长进行考核评优。”区文满说。首先,学校要给家长介绍日常生活中为孩子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办法。这些方法可以细致到希望每个家庭都挂一幅书画或摆一种乐器。然后由学校专门的评审小组检查各家庭的完成情况,评出“优秀家长”。 通过这一举措唤醒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的意识,同时利用高雅文化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为了提高家庭对孩子体育锻炼的重视,我们还尝试把体育纳入学生的假期作业中去。”区文满介绍。由学校给学生设计专门的表格,假期中的每一天学生自行选择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再由家长检查、登记及签名。假期后上交表格给班主任审阅。通过这种办法保证学生在假期中也有一定的运动锻炼。

  丹灶镇以建设和谐、进取、合作、幸福的家庭关系为导向,以家校联动为重点,以家庭教育分享为突破口,建立亲子互动、家庭文化建设、家庭间小组合作、社区家庭互助、全社会共同推进家庭建设的幸福家庭工作体系,委托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项目团队推出打造“有为丹灶?幸福家庭”——丹灶镇家庭教育普及工程项目,以期通过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的普及,更好地培养年轻一代,同时使家庭和父母的道德面貌完善,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满足家长终身学习的需要。

  为加大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丹灶镇许多家长自发组织起“家长委员会”。金沙小学家长委员会主任王仕浦表示,自己所在的家长委员会成立3年时间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各成员分工明确,除了会长、主任,还有宣传委员,财务委员,生活委员等职务。

  除了协助好学校的日常管理,家长委员会平时也会主动组织或参与一些社会活动。这两年,王仕浦等家长就带着自家小孩参加了南海区的“微心愿”活动,以金沙小学家长委员会的名义“认购”了一些孤寡老人的愿望。“例如,有老人想要一台电风扇,我们就购入全新的电风扇,带着小孩上门为其安装。小孩回家后感动地说,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另外我们也会带孩子到老人院、困难家庭等进行慰问。”王仕浦认为,类似的活动确实能够培养孩子从小尊敬老人,关怀弱势群体的意识。

  社区树立榜样,大兴“传、帮、带

  如果说家长们用实际行动教育孩子乐善好施,给孩子的是即时的感动和收获,那么各个社区设立的奖/助学金就像涓涓细流,潜移默化让孩子学会感恩。

  丹灶镇历来重视教育,社区自设奖/助学金,已然成了丹灶镇一个普遍现象。洲中村经济社社长邓广伟指出,几位考取了名牌大学的学生受过村里的奖励,如今都已事业有成。2014年他们纷纷提出将定期向“奖教奖学”基金捐款,希望用同样的方式回馈社区。“我们村的奖/助学金顺利地举办了12年,全靠各位村民出钱出力。所以,我也会向这些前辈看齐。另外,除了物质上的反哺,我还会多向现在还在读书的学生讲讲自己的经历和学习方法,让他们少走弯路。”其中一位受奖励学生邓志珊说。“读大学期间,如果村里要搞什么大型活动,我也会回村支持。

  “我已获得社区的奖学金奖励达10年之久。2015年我组织社区一批毕业生,向基金会捐助资金,支持基金会延续下去。往后的基金会,我希望自己能参与其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回馈帮助过自己的社区。”洲中村毕业生邓铨进这样说。今年考取华南农业大学的学生邓丽仪也表示,以后毕业有了工作,也会为村里的奖/助学金捐款。

  今年,洲中村的奖励活动已经进行到第十二届。颁奖晚会举办得有声有色,吸引社区内外民众一同关注。邓广伟说,好事情应该大家分享,模范和榜样经过公开宣传,影响力会更大。“小孩子都喜欢那种成为焦点的满足感,这也是我们在颁奖中加入表演环节的原因。

  作为丹灶镇教育改革的牵头者,区文满深刻认识到榜样的力量。他透露,自己对社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思考:有条件的社区可以开拓一些地方,展示优秀学生的事迹,作为同辈和晚辈学习的楷模;也可以展示孩子们优秀的才艺,为社区增添高雅文化的氛围。(章玉 区嘉欣 劳锦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