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困难群众“私人定制”规划
●黄顺智段玉琪
-开栏语在多年的扶贫工作中,我省各级政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带着对贫困群众的深情厚谊和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感,奔忙在扶贫一线,或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或慷慨解囊、扶贫济困;或集智聚力、建言献策,留下了一段段佳话和温暖回忆,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扶贫经验。为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助力脱贫攻坚事业,本报今起开设《脱贫攻坚中的政协力量》专栏,通过消息、述评、特写、口述实录、工作日记、新闻摄影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示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发挥优势、主动作为,为我省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献计出力的生动实践和宝贵经验。
“王光发,年过花甲,一家四口人,儿子去年患脑癌死亡,家中负债累累,靠媳妇一个人从事农业维持生活,十分困难,孙子孙女正在上初中”“周拥来,今年71岁,低保户,患有风湿性关节炎、胃病等多种疾病,已经5年卧床不起,42岁的儿子天生智障,无事业”……翻开王林宝的驻村日记,一行行笔记映入眼帘。
王林宝是都昌县狮山乡的副书记,也是该乡政协联络办的主任,他带领委员深入长垅村、竹峦村等地,就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调研,走访5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收集意见建议26条,并召开座谈会为精准扶贫攻坚“号脉”。
“我每天负责在鸡舍内喂鸡、拾蛋,进行包装入箱工作,不但增加了经济收入,还感受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在西源乡绿源生态农业合作社,正在忙碌的查福林一脸喜悦。他腿部残疾,早年丧妻,独自照顾患有癫痫病的女儿与年迈的母亲,生活极为困难。为帮助查福林度过难关,县政协委员、绿源生态农业合作社的初始投资人邹志华邀请查福林以劳动入股的方式成为股东之一。为了让更多农民真正摆脱贫困,该乡政协联络办以邹志华委员创办的绿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主体,吸收本乡48户贫困户参与经营活动,以劳动、土地或租金作为股金进行入股,先后发展13家农民合作社,带动216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土塘镇政协联络办紧扣精准扶贫目标,瞄准精准识别在册贫困户,围绕一村一品,帮助他们因地制宜发展油茶、药材、优质水稻种植,全镇共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9家,创建贫困户产业示范项目218个,脱贫人口达千余人。
……
三年来,都昌县政协充分发挥乡镇政协联络办的作用,协力推进精准扶贫,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为推进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2013年以来,都昌县政协在全县24个乡镇成立政协工作联络办公室,并在每个行政村聘请1名政协工作联络员。各乡镇政协联络办积极围绕当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建言献策,履职尽责,尤其在推进精准扶贫攻坚工作中,充分体现了政协的担当。自县精准扶贫攻坚推进会议召开以来,各乡镇政协联络办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鼓励、引导和支持各界别、各乡镇委员通过“一对一”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开展分民忧、解民困的帮扶活动,赢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精确识别接地气,变“面上掌握”为“逐人核准”。为切实掌握每一名贫困人员的基本情况,各乡镇政协联络办入户走访,对村民的家庭成员情况、种养殖情况、农业生产、外出务工、消耗成本、发展意愿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认真做好每户调查记录,为贫困户、低保户核对、评选或推荐提供参考,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真实、有效数据,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精准帮扶解难题,变“大水漫灌”为“到户滴灌”。各乡镇联络办积极引导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把资源潜力转化为经济效益,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从扶贫政策、村情、户情出发,帮助村民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实际的扶贫规划,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私人订制”彰显了精准扶贫的内涵。同时,充分利用省、市、县挂钩单位以及县政协“委员爱心工程”资源优势,积极努力搞好对接工作,着力解决困难群众住破烂房、治不起病、上不起学的难题。
精细推进建机制,变“短期治标”为“长效治本”。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实施一对一的精准帮扶、点对点的精准衔接,完善可持续、见长效的推进机制。按照县委、县政府制定实施方案要求,县政协机关和各乡镇政协联络办制定了相应帮扶计划,推行“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工作机制,县政协机关干部及乡镇政协联络办每位委员每人结对帮扶1—2户困难户,坚持每月每名干部进村入户开展调研不少于2次,实打实对扶贫对象进行结对帮扶。据悉,在县政协的建言助推下,该县一年来确定产业扶贫项目616个,发展种植、林业扶贫项目201个,养殖项目310个,扶持5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8个家庭农场,8个产业建设示范基地,覆盖2.7万余户、10.3万余人,落实1.3亿多元扶贫资金,2.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