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残疾人撑起温馨之家

29.06.2015  13:02

 ———记“最美家庭”刘柱一家


刘柱在工厂里指导员工制作产品。

通讯员吴衍图文报道:

这是一个特殊的“大家庭”,10多名家庭成员都是清一色的残疾儿童。

这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虽然家庭成员之间没有血缘关系,来自不同的家庭,但他们在一起相互关心帮助,亲如一家,其乐融融。

这个特殊的“大家庭”便是乐安县公溪镇721社区残疾人托养中心,他们的“家长”就是刘柱。

1989年,48岁的刘柱因意外车祸切除了脾脏和三分之一肝脏,左腿粉碎性骨折和左手肘关节切除,落下重度残疾。妻子因无法承受生活的压力,悄然离开了家,又给他带来精神上的重创。然而,在当地政府和社会好心人士的帮助与救济,通过三年的精心治疗,刘柱不但克服了因为残疾带来的各种困难,还成功创办了自己的工艺品厂,成为一名创业能人,并在2013年荣登“中国好人榜”。

为了让更多象他一样的残疾人拥有自食其力的机会,刘柱的工艺品厂优先安置附近残疾人进厂就业,招收的20多名残疾工人,占了工人总数的九成以上。残疾职工手脚不便,做事较慢,刘柱耐心细致地指导帮助他们,一遍不行,二遍、三遍……直到他们弄懂为止。有两位工人有间歇性神经症状,一定要按时吃药才能控制病情发作,厂里专门为他们准备闹钟,提醒吃药。


刘柱妻子阮建华在残疾人托养中心给孩子们上课

除了要经营工艺品厂,刘柱还要负责残疾人托养中心10多名残疾儿童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目前,中心大家庭里有15个残疾孩子,4个是腿脚残疾,11个是智障儿童。作为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刘柱不仅时时刻刻要关注他们的安全与行动,还要为他们勾画未来的蓝图。“要先让他们学会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长大后再培养专门的技能,慢慢让孩子们融入到社会的大家庭中去。最终目的很简单,就是让这些孩子有一个温暖的家。” 刘柱信满满地说。

张燕是托养中心自闭症患儿小龙的母亲,她说:“在进入托养中心之前,我平时都不敢带着孩子外出,怕别人在后面指指点点。听说刘柱办了残疾儿童托养中心,便把孩子送来了。在这里,孩子们平等交流,没有歧视,一年多来,孩子的变化特别大,我们做家长的,打心眼里感激他。

由于一心扑在工厂和托养中心这个“大家庭”里,刘柱很少有时间关心自己的儿子,这让他深感愧疚。他说:“今年儿子高考了,平时几乎没有时间关心他,最多就是每月送生活费的时候见个面,督导几句。”每次见面,儿子除了抱怨刘柱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外,更多的是问候父亲的身体和“大家庭”的情况,这让作为父亲的刘柱备感欣慰,至少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得到儿子的认可和支持。

平时因为上学,没有时间在家照顾父亲,所以就想让父亲找个伴,好帮助父亲一起照顾整个大家庭。”刘柱的儿子很平淡的语言透露出对父亲浓浓的爱。
直到2005年,双腿残疾、有着同样经历的阮建华走进了刘柱的生活,和他组建了新的家庭。现在,阮建华不仅在工厂工作,还肩负起托养中心的工作,让这个大家庭有了个“好妈妈”。

如今,刘柱的“大家庭”,在当地的影响不断扩大,很多群众都知道公溪镇721社区有个温馨幸福的“残疾人之家”。对此,刘柱深情地说:“我和阮建华既然组建了这个特殊的大家庭,就一定要让每个残疾人在这个大家庭里得到关心和爱护,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与孩子家长、志愿者一起教孩子们包棕子,庆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