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举枪防抢无助于根治“中国式哄抢”
1月4日,兰州,一辆满载橘子的大货车不幸发生侧翻,一车橘子几乎全部散落在路上以及匝道下方的农田里,近百余村民提着各种袋子在路边哄抢橘子,场面一度失控。据悉,现场维持秩序的警察一度拔枪示警。(新华网1月7日)
交通事故致货物抛洒一地,这在交通事故中并不陌生。此次一场交通事故致一车的橘子抛洒一路,引发路边群众哄抢,虽也见怪不怪,但却印证出群众贪一己小利的自私观念。在控制现场中,警方甚至用举枪的方式“恫吓”哄抢的群众。这虽然从警方的角度,表明了警方尽力维护车主财产的决心,但枪之森严也没有阻止得了胆大的群众贸然哄抢的举动,“举枪防抢”难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式哄抢”之病灶。
“中国式哄抢”的病灶在哪里?一是民风日下。原来的路不拾遗的民风正在各种经济利益下变味退化。二是缺少管制下的破窗效应。可能在以往的类似事故中,警方制止不力,导致群众形成了不占白不占的错误思想。
前几日,这则新闻出来以前,曾有一位货车司机在行驶至沪陕高速蓝田九间房街子村段时,撞上高架桥水泥护栏,驾驶室和车体分离,跌落至30多米的桥下,司机不幸身亡。周边群众将货车司机遗落的一万元的百元大钞完整的堆放在了司机尸体旁边。2013年12月17日,一辆满载25吨橘子的货车,在经过铜川时发生侧翻,橘子散落一地,附近的村民和执勤的民警主动帮忙拾橘子,铜川高交民警在寒风中坚守10余小时,看护散落橘子。
同样是交通事故,同样的不幸,有的司机遇到的是热心的群众,有的司机却遭遇到“中国式哄抢”,看来,在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式哄抢”并不能以偏概全。但也不能否认,“中国式哄抢”仍然比较普遍。较之于普遍的现象,依靠像“举枪防抢”这种方法,显得有些简单粗暴了些,更有些“以暴易暴”的意味了,这种方法可能管得住一时的贪手,却打不消长久的贪念。现场混乱的哄抢秩序也表明,警察只能管得了部分群众,却无法将全部哄抢的群众纳之于秩序之下。
哄抢橘子的新闻并不孤单。2013年12月4日,在京藏高速公路距兰州西出口7公里处,一辆郑州牌照的大型运输车辆发生火灾,所幸无人员伤亡。据裴姓司机介绍,车上拉载的32吨瓜子大半散落在高速公路上,遭到附近村民的哄抢,损失近20万元。2013年6月24日凌晨,泰井高速交警大队值班室接到事故报警,当事人称车辆侧翻货物散落并遭群众哄抢。
看来,“中国式哄抢”确实有“群众基础”,既不分经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也不分城乡,都有可能碰到“中国式哄抢”。要根除“中国式哄抢”,除了要净化民风,形成路不拾遗的良好风尚,更需要依靠法律知识的普及与更为规范的执法来强化失落物品的管理与保障,在群众中形成法治思维,不贪占他人财物,这才是最好的根治“中国式哄抢”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