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像清凉剂让我们看清现实面向未来

18.09.2014  13:03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一夜之间发生的战争”,不但是14年日本侵华战争的肇端,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真正起点。于中国,它刻下了山河沦丧的耻辱;于日本,它种下了武力称霸的苦果;于人类,它留下了穷兵黩武的文明伤疤。

  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也是“九·一八”事变爆发83周年。再思“九·一八”,是对历史的深沉回望,更是对现实与未来的冷静思考,是为了让历史照亮未来前行的路。

  再回首

  开门揖盗酿成奇耻大辱

  1931年9月18日22时许,日本关东军炸毁柳条湖附近的一段南满铁路,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随即炮轰东北军北大营,攻击沈阳城。

  “在敌寡我众情况下,北大营和沈阳城几乎不战而退。”辽宁大学历史系教授邢安臣说,这主要是因为国民政府制定了“不抵抗”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而张学良及东北军又执行了这一政策。

  不足800人的日军,几个小时就攻陷近7000人驻守的东北军北大营,不足24小时,沈阳全城陷落。

  “不抵抗等同于开门揖盗、任人宰割,这是莫大的耻辱。”中国近现代史料学会副会长王建学说,无论是国民政府还是东北军,在事变爆发前都存在麻痹大意的心理,没有做好应对突发状况的心理和军事准备,战事未开,胜负已定。

  再思考

  汲取历史教训

  “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进入了最黑暗的一段历史。历史不可假设,也没有如果。时隔80多年,再思“九·一八”,与其扼腕,不如深思。

  和平不是靠委曲求全换来的。辽宁大学历史系教授胡玉海说,“九·一八”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面对侵略,躲不了也避不开。日本敢于发动“九·一八”事变,正是摸清了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事变后,国民政府梦想国际社会干涉,没想到华北、平津、上海相继告急,“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宣告破产,无路可退。

  只有民族团结才能克敌制胜。“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刘长江说,痛失东北的张学良,深刻认识到内乱不止才会招来外侵之寇,遂毅然发动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中华民族才再次空前团结起来共御外侮。

  再出发

  拒绝遗忘

  承担起复兴伟业

  “九·一八”事变爆发83年,抗战胜利69年,许多黑白分明、早有定论的事情,如今在日本仍然色彩模糊。有的政客参拜双手沾满鲜血的战犯亡灵,有的在发表美化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的言论。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人民有比海洋、天空更为宽广的胸怀,但我们的眼睛里也决容不下沙子。”王建学说,对于日本政府今天的所作所为,纪念“九·一八”更具现实意义。“九·一八”就像是清凉剂,让我们清醒地看清现实,向未来出发。

  但记者采访时,有的人对于“九·一八”知之甚少,有的中学生甚至认为“九·一八”事变是清政府时期发生的事情;事变爆发当天的南满铁路爆破点、北大营轰炸点等历史遗迹均无标记,甚至不复存在。

  王建学说,当有的国家拼命否定和掩盖历史时,我们更要加倍重视历史教育,不能让历史湮灭于尘埃中。

  今年“九·一八”,沈阳将再次举行撞钟鸣警仪式。在每年刺耳的警报声中,中国人完成了一次次历史和现实的对话:不战而退的屈辱永志不忘,振兴中华的伟业不会停步;旧中国怕挨打总挨打、割地赔款换太平的日子一去不返,中华民族复兴的曙光已经照亮。

  战地重访

  事变三大遗迹今何在?

  “九·一八”事变爆发83年了,当年硝烟弥漫的战地还有遗迹吗?记者日前寻访到事变爆发时的三大关键地点:柳条湖铁路爆破点、炮击北大营炮弹坑及东北军驻地北大营。

  柳条湖事件爆破点在哪里?

  历史是这样记载的:1931年9月18日夜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制造了“柳条湖事件”。随即以此为借口,炮轰北大营,进攻沈阳城,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此爆发。

  爆破点在哪里?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助理崔俊国带领记者来到了博物馆北向500米处的长(春)大(连)铁路附近。“就在这里,从大连算起404.444公里处。”他指着不时疾驰而来的列车说。

  崔俊国说,这一地点是经过学者多年考证,加上历史照片辅助,再根据当年的亲历者胡广文老人经回忆所绘制的地图最终确认的。

  炮击北大营的第一发炮弹打在哪?

  日军炮击北大营,第一发炮弹的落点,时隔80多年还能找到吗?

  在中国近现代史料学会副会长、辽宁“九·一八”战争研究会会长王建学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距离爆破点直线距离不过1公里的望花南街。

  平坦的马路,两旁是整齐的楼房,唯有两棵三层楼高的老榆树,仍是旧时的见证者。72岁的老住户温和说:“10年前,这里还有个大坑,听说是日本人修的,原来是个塔,塔没了,基座还有,修的很结实。”老人指了指脚下的柏油路说:“原来这个坑就在这里,后来修了路,填平了。

  “日军首发炮弹并没有击中北大营。”王建学说,但日军占领沈阳后在炮击北大营的第一个弹坑处修建了纪念塔,抗战胜利后,塔被推倒,基座尚存。

  北大营今天还在吗?

  崔俊国和王建学二人带记者从弹坑处驱车东行,沿途路过北大营东街、北大营西街。“真正北大营并不在这里。”崔俊国说,每逢“九·一八”纪念日,有些学者甚至日本人寻找北大营遗迹,都找错了,他们以为北大营东街、北大营西街就是当年的北大营。

  真正的北大营居然在柳林街边上。王建学领着记者来到一栋灰色的老房子跟前。“你看,白洋灰砌缝,青砖铁皮瓦,这就是北大营的老营房。

  现存北大营老营房仅有两栋半,约100米长,7.5米宽。2012年,沈阳市文物局将这几栋残存的营房列为“不可移动文物”。

  在营房附近生活了50年的陈兴华说,北大营原有营房29栋,“是很大的一片,目前仅存的是马房和骑兵住的房子”。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