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双拥"工作走上军民融合发展之路
我市历来重视“双拥”工作,已四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六次蝉联“全省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特别是2011年以来,全市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探索出了一条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双拥”创建的九江版本特色凸显。
深化融合格局
市委、市政府和九江军分区对“双拥”工作高位推进,责任双向传递,逐步形成了政府引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新格局。
我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的九江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建立了党委议军会、军地联席会、双拥协调会等制度,集体议定双拥工作的“大盘子”,把准双拥工作的大方向,坚持做到“三个纳入”、“五个不忘”:把国防和军队建设纳入到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到经济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到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不忘加强国防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不忘抓好全民国防教育,重要工程建设和城市改造不忘国防设施,调整社会利益不忘维护军队利益,编制财政预算不忘双拥经费投入。2011年以来,市本级财政安排与双拥工作直接相关的经费3046万元,安排驻市部队其他各类经费19865万元,接收上级转移支付资金98970万元,为实现双拥工作统筹谋划目标奠定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市、县两级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建立了双拥联络员联系制度,形成了部门联动、上下结合层层抓的良好局面,把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纳入“六城同创”活动当中,实行丢分问责制,将创建成效作为市直单位年终考评的重要依据,定期督查各成员单位双拥工作完成情况,全方位推动市、县两级双拥创建工作。同时,我市坚持打造党、政、军、群团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全方位覆盖的社会化拥军体系。市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拥军在我市资源得到整合,活动趋于常态。由市慈善总会在全省率先实施的“慈善进军营、情系子弟兵”活动,资助驻市部队300名家庭困难官兵,支出善款60万元。
拓展融合领域
我市“双拥”共建聚合“六城同创”效应,发挥兼容吸纳作用,逐步形成了活动经常、特色鲜明、竞相发展的融合新模式,具体表现在“三个共建”。
共建幸福九江。全市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积极走好共建的融合路、基础建设的升级路、绿色发展的特色路。党政主要领导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既吹“冲锋号”,又搭“过河桥”。2011年以来,通过政策性措施和规范化渠道,我市实际接收安置军转干部236名,自主择业安置军转干部45名,接收安置随调家属51名;接收退役士兵675名,其中岗位安置158名,自主就业517名;解决了125名军属就业安置,发放待安置期间随军家属生活补助金266万元;发放义务兵家属优待金1.26亿元;安排现役军人和重点优抚对象子女306人优先就学,有效地解决了驻市官兵的后顾之忧。采取快捷服务办理方式,先后批复了九江军分区新营房、新武器库、市公安消防支队应急救援物资装备保障中心、市公安消防战勤保障大队营房、市消防指挥中心及八里湖新区消防站等项目,有效地改善了部队基础设施条件。按照精细化服务要求,投资近60万元率先在全省成功打造了我市智能化军休服务系统平台。建立完善了“一站式”医疗保障机制,重点解决了优抚对象生活、医疗、住房困难,老红军和1∽6级残疾军人基本医疗费用保障达到全覆盖。对全市420户享受抚恤补助住房困难户拨付建(修)房补助金155万元,共减免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费148万元,拨付医疗救助资金1690万元。
共建和谐九江。驻市官兵视人民为父母,把九江当故乡,踊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累计义务军训学生32500余人次,主动献血17.66万毫升,为群众义诊1220人次,义务植树15000余株,捐款400余万元,资助失学儿童145名。海军九江基地对口帮扶庐山区十里街道敬老院30年,支援地方建设置换军事用地50亩,充分利用面阳山“蓝色教育馆”和“红色教育馆”,长期开展国防教育。积极开展“中国梦拥军情”“中国梦鱼水情”“双拥进基层”等系列拥军活动。开展“放心粮油进军营”活动,义务配送军粮达军粮总量的75%。医院、火车站、汽车站等医疗、交通行业设置“军人优先窗口”、“优抚对象窗口”、“军人候车室”、“军车免费停放”等标志牌。对现役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和残疾军人参观游览公园、博物馆、风景名胜点,乘坐公交车、进收费公厕一律免费,全市旅游景点5年共接待上述人员39.13万人次,免收门票及停车费达2177.51万元,形成了军地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共建平安九江。军地共建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驻市官兵成为突发事件和急难险重任务的主力军。
2011年至2014年,驻市部队圆满完成了九江长江大桥警戒等执勤处突任务,共出动官兵9万余人次、车辆8000余台次,参与抗击“麦德姆”台风等抢险救灾,抢救和转移群众16000余人,挽救财产损失5亿余元。全市30个涉军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军人、军属解决实际困难210余件,有效地维护了军人军属合法权益。针对我市城区人口密集、防空力量薄弱实际,先后出台10多个人防建设规章,逐年加大人防易地建设费征缴力度,2011年以来,实际征缴到位23460.81万元,完成了浔阳东路地下人防工程和南山公园人防工程建设,人均防护面积达1.106平方米,被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表彰为“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
提升融合层级
我市创新“双拥”新模式,实现“科技拥军、科技助民”,从常规工作有推进到争先创优有目标,从科技助民有抓手到科技拥军有落实,成效明显。
驻市40个部队建立军民两用科技资源开放机制,分别与我市40个乡(镇)、村、学校及大中型企业结成科技助民对口单位,与79家企业挂钩,成立科技攻关小组128个,开展了系列科技拥军、智力拥军活动。筹集科技奖励基金10万元,建立科技图书馆20个,开设了“警民共建图书室”,建立了“军营流动图书服务站”。市科协帮助市军休一所通过微机与其他部队医院联网,实现军队离退休干部电脑远程就诊。2011年以来,我市先后开展民兵军事训练10期4680人次、人防专业队伍集训3期360人次、新兵入伍教育5000余人次、军训学生2万余人次、国防教育35000余人次。市气象局与空军驻市某部携手保障飞行训练,空军驻市某场站为九江民航开通上海、北京、广州等地航班提供场道、灯光、航管等保障,航班增至每周24个,为森林防虫害空中作业提供空域服务,促进了我市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费伦清 记者 汪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