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常态”表述 “新”在哪里?“常”在何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这一重要表述,引发各界的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人用这一概念来分析和解释中国经济。“新常态”已成当前最热的经济关键词,仅百度搜索就有256万个相关结果。新一代决策层以“新常态”定义当下的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并通过“新常态”透视中国宏观政策未来的选择,绝非“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之举。习近平的“新常态”表述当中,“新”在哪里?“常”在何处?
经济增速恐怕回不去了!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指出
中国经济网整理10年来的中国经济数据显示,GDP增速从2012年起开始回落,2012年、2013年、2014年上半年增速分别为7.7%、7.7%、7.4%,告别过去30多年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郑汉星制图
解读: 何谓新常态?《经济日报》评论员文章是这样表述的: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以新常态来判断当前中国经济的特征,并将之上升到战略高度,表明中央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变化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正在对宏观政策的选择、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产生方向性、决定性的重大影响。
《人民日报》近日发表的文章给出的观点让人印象深刻——“这次,恐怕回不去了!”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直指:“这次不是景气循环周期的下行区间,而是经济增长阶段的根本性转换。”中国经济增速迎来换挡期,从高速增长期向中高速平稳增长期过渡。经济学家厉以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个国家在一段时期内会呈现高速增长,但时间不会拖太久。
以平常心来看待经济增速放缓,首先要明白一个经济学原理——GDP增速往往围绕潜在增长率合理波动。未来一段时间,潜在增长率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经济增长潜力受到劳动年龄人口、治理环境成本、消费者偏好、民资占经济比重等要素的影响。随着劳动力供给下降、环境治理成本上升、消费向服务性商品的倾斜,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下降,相应地,GDP增速也会有所回落。
中国经济结构正发生转折性变化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国际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竞争,谁动作快,谁就能抢占先机,掌控制高点和主动权;谁动作慢,谁就会丢失机会,被别人甩在后边。
——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9日在广州经济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解读 :《经济日报》钟经文发表署名文章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不能简单归于增速下降几个百分点,而是经济结构再平衡、增长动力实现转变等多方面表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称,与增长速度放缓相适应,中国经济结构已经或正在发生转折性变化。
2004年-2014上半年二三产业比值 郑汉星制图
中国经济网通过梳理历年数据发现,从2013年开始,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而刚刚公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升至46.6%。
2009年-2014上半年消费和投资对GDP贡献率 郑汉星制图
而需求结构方面,2012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占比首次超过投资。从今年半年数据看,最终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4.4%,投资为48.5%,而出口则为负2.9%。中国外贸出口增幅已从20%以上回落至5%至10%的增长区间。刘世锦署名文章里展示出一个发展方向:“一个与过去30年大不相同的经济增长结构开始浮出水面:逐步转向以消费、服务业为主,更多地依靠内需,更多地从要素效率提升获取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就业形势也将趋好。过去普遍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GDP增长、就业增长、就业率三个变量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同样的资金,投在基建、地产和重化工业所产生的GDP所能创造的就业,远远小于用来支持中小企业和服务业所能创造的就业。有一组数据可以佐证:2012年,第二产业每亿元GDP吸纳就业980人左右,而第三产业达1200人。
“三期叠加”时要保持“平常心”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但面对日趋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但发展仍然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
解读 :值得关注的是,在提及“新常态”后,习近平进一步指出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如今,中国的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经济放缓、消化产能过剩任务繁重、内生动力不足等困难。尤其是当增速换挡期、转型阵痛期和改革攻坚期这三方面相互作用后,宏观调控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新常态下,“企业的日子不好过了”。 1998年至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速高达35.6%,而到2013年,这一增速降至12.2%,今年1至5月仅为5.8%。
新常态下,“传统的手段不好用了”。过去,一旦经济增速慢下来,宏观调控常用两手,一手是宽松货币政策,用以扩大贷款、刺激投资。现在,我国的存量货币规模相当可观,2013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达110.65万亿元,国内生产总值56.88万亿元,M2与GDP之比为1.95,而美国的这个数字是0.65,仅为中国的1/3。M2与GDP的比值越高,说明经济运转的效率越低——投入了大量的货币,却产出很少的GDP。
面对新常态,首先要强调抢抓机遇。现在我们拥有城镇化的广阔空间、“四化”融合的巨大动力、消费升级的庞大市场、技术创新的突飞猛进,还有远未得到充分发挥的资本潜力、劳动力潜力、土地潜力等等。面对新常态,我们还要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创建新的竞争优势。面对新常态,如果我们跟得上时代步伐,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就能够抓住机遇,实现新一轮的创新大发展。(中国经济网 王敬文)
网友热议“新常态”
网友fairytopia: 这一年来,中央动作不少。习总大刀阔斧,令人振奋。曾经“越调越涨”的房地产市场降温,让老百姓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网友纠结的小时代 :“新常态”就是习总为我们开宗明义,指点方向。
网友郑双雁: 近期的一系列微刺激政策应该是表明了中央的态度了吧?
网友习粉儿粉丝团团长: 转型发展强调了很多年,但是不少地方政府为了争GDP的第一、第二,说得多做得少。但是现在无论从经济大环境还是中央的决心来看,都已经到了“不得不转”的关键性阶段。曾经的工业大省河北、东北三省今年上半年的GDP排名垫底,而转型较早的东部省市依旧保持平稳运行。中央已经表态,也希望咱们的地方政府能够依循经济规律,全面深化改革。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
相关新闻: 习近平谈改革:冲破思想观念障碍 突破利益固化藩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