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是什么?对身在海岛的余光中而

06.03.2015  11:38
原标题:乡愁是什么?对身在海岛的余光中而

重新安放的乡愁

乡愁是什么?对身在海岛的余光中而言是一湾海峡,对从未在故乡生活过的席慕容而言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对于我们这些经历了并经历着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迁徙潮的人而言,乡愁又是什么?是村头那株数人抱不过来的大树?是小城里默默流淌的小河?是中学那枚黝黑古老的电铃?还是只是一曲模糊的不成调的田园牧歌?

我们前所未有地缅怀着乡愁,却又不得不面对无法回归的难题。当工业化改天换地、将我们的生活质量从农业社会迅速提升到工业社会时,奔腾而来的车轮也无情地碾轧过标志着农耕文明的乡村生活,而被都市的繁华、开阔的视野洗礼过的人们,更难以回归久别的村镇。如何安放乡愁?是重回故乡置业,还是重新寻找理想中的居所?是回到年迈的父母身边,还是追随子女的脚步?新春回归我们记者笔下的80, 后、70后、60后,用自己的选择回答了这个问题。

京华时报记者鲁欢邢飞桂瑰潘秀林

1

从北京到青岛——更完美的归宿

我已经很多年木有乡愁了,亲”。80后马小丛的话语里有着青岛女孩儿特有的爽朗。身处青岛的马小丛在电话那头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她眼前的景象:此刻透过办公室的玻璃窗,就可以看见一片蔚蓝的大海,海风的温润让人早已想不起来北京凛冽干燥的北风。

今年已是马小丛从北京回到青岛的第五年,“现在肯定不愿意回北京了”,态度肯定而坚决。

12年前,马小丛考入北京某所知名大学,毕业后,顺利在北京找了份令人羡慕的工作,成为无数穿梭在繁华都城匆忙身影中的一个。“不得不承认北京的生活确实更加丰富多彩,在那里你可以看到更多。有顶级的演出,来自世界各地的品牌,遍地开花的特色餐厅;在那里年轻人可以迅速成长。”纵然一切看起来很美好,马小丛的心里似乎仍然缺少一种归属感,所以才会在如今回忆起来依旧感慨,“城市再大再繁华也只是城市本身,不是你自己的东西。

5年前,马小丛又因工作调动从北京回到了青岛。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青岛人,时隔7年再次回到故乡,马小丛发现了一个越发温情有魅力的青岛。经历了北京那样热火爆炒式的节奏,青岛的生活在马小丛眼中更像是一碗文火慢炖的汤,表面看来不温不火,经过岁月沉淀世事打磨的人才更能品出个中滋味。

对马小丛来说,青岛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她的海。对青岛来说,说海是她的支柱一点也不过分。不仅仅是利用海洋发展起来的货运业、外贸业、旅游业,海已经融入了市民的生活。“青岛的海是在市区的,海岸线贯穿整个城市,所以风景特别美,加上气候适宜,虽然工作还是很忙,但是会让你在工作之外有生活的感觉,在北京是无论如何都感受不到的。”马小丛说。

在马小丛的眼中,青岛这座静落在海边的城以她安闲、简单的气质轻而易举就神形兼备了。除了每年的海洋节、啤酒节等各种轻松休闲的文化节,更多的时候,马小丛会在工作之余,跟朋友们在海边吹风,在啤酒屋喝酒谈天,在马路边的大排档吃烧烤。“因为不像大城市管得那么严,所以没那么多限制,也没那么多讲究。

从青岛到北京,再从北京到青岛,在双城的切换中,马小丛选择回到不那么繁华却更贴心的故乡,这个更完美的归宿。而对生于斯长于斯的马小丛来说,在经历北京、青岛的双城生活后,如今的马小丛对乡愁多了一份认识。“青岛不像北京那么大,有那么多繁华的城市副中心。青岛只有一个中心,繁华的地段就那么多,简单但却已经足够满足你。

2014年下半年,何军做了与马小从类似的选择,他举家搬到了西安。与马小从不同的是,何军并不是西安人,他的故乡在邻近西安的一个小县城。虽然何军也会时不时想起故乡,但经过北京十多年的求学、工作经历,何军很清楚自己已经无法回到那座小城,不仅仅是工作机会上升空间的问题,而是更深层面的眼界、思维、生活方式问题。与更繁华开放的北京相比,西安的确没有那么国际化,但也没有那么严重的城市病,不用每天在路上拥堵两三个小时,不用为了给孩子找一所还不错的学校费尽脑筋、倾家荡产,更不用在雾霾中艰难喘息,西安有的是乡音,有的是乡味,也有的是乡情。对于何军而言,西安是更适合自己和家庭的城市,更是他经过认真思考,重新安放乡愁的城市。

2

在老家为自己铺好“后路

2013年10月,老婆怀孕的喜讯让王林(化名)最终下定了回乡置业的决心。

北京的房价太贵,根本买不起,没有房子就相当于什么都没有,因此不可能一辈子待在北京”。王林的语气里不无沮丧。

已经而立之年的王林毕业于北京某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一家建筑公司任职,每个月固定的薪水与并不富裕的家境,对于王林来说,买房一直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

之后,恋爱、结婚、即将生子,房子的问题被拉进了现实,而且逐渐成为头等大事。“要么一辈子在北京租房,要么回老家买房,就意味着迟早要放弃北京的工作”,随着儿子的即将降生,王林心里的天平逐渐倾向了后者。

王林的老家在河北保定的定县,一个距离北京196公里、距离涿州159公里、距离天津220公里的小县城,近几年在城市化发展的大潮下,这里最不缺少的就是新建商品房。

虽然决心已下,且老家离北京并不算远,但王林一直忙于工作,直到2014年10月,在儿子出生三个月后,王林总算完成了在老家的置业。

据王林介绍,那是一套125平方米的三居室,总价50万元,每平米还不到5000元。房子就位于县城的中心,学校、银行、超市,生活配套一应俱全,而且就在咫尺之间。

新房目前正在装修中,预计今年10月即可入住。王林说,到时候,老婆带着儿子先住进新房,在老家农村的爸爸妈妈也搬过去一起住,而他自己则还要在北京继续工作。

可能过一两年就回去跟家人团圆,也可能要更长时间,现在还说不准”,王林说,这主要是看家乡的发展程度和工作机会。但是目前来看,家乡的就业机会微乎其微,仅有的工作对于王林来说完全没有吸引力。

王林用“空村”、“空城”来形容家乡目前的现状。在农村,与在家务农相比,农村人口更倾向于外出打工,因此农村到处是被遗弃的大片耕地;在县城,虽然新建商品房琳琅满目,不过空房子比比皆是:有的是买来投资放着增值,有的是农村人口买来证明城里人身份,有的是为子女结婚待用。

在王林看来,没有好的企业的入驻,是这个小县城一直发展不起来的主要原因,没有企业就意味着没有工作机会,农民就不能真正进城,城市化就只是一句空话。另外,除了就业问题,如果王林选择回家,还要面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异地缴纳的一系列问题。

即便如此,王林仍然怀揣着希望,他希望京津冀一体化的蓝图能够早日渗透到这里,毕竟,与那个大北京相比,这个小县城也许才真正属于他。

在记者的调查中,像王林这样身在北京,但提前在老家置业的案例并不鲜见:在某互联网公司任职的小张,早在几年前就在老家武汉买了房,去年老婆生子已经提前回去;在某报社任业务总监的小李,去年在家乡沈阳买房,虽然她已经在北京拥有一套两居室;在某网站任新闻主编的小杨,前年在北京天宫院置业的同时也在江苏老家买了房……无关职位、无关收入,对于大部分北漂来说,大城市的魅力终究抵不过对家乡和亲情的那份眷恋,而大城市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凸显的譬如空气、交通、房价、子女入学、就医等一系列问题,也让暂居于此的人们越来越惶恐。

3

我的“故乡”在远方

大年三十,海口海甸岛的一个小区里,冯瑜和父母一起做了一餐丰盛的晚宴,迎来了在海岛上的第一个春节。

这套房买了几年了,但一直没怎么住,今年全家过来原以为会比较冷清,但临近12点时,岛上的鞭炮声密密麻麻,很是热闹,岛上的第一个新年比我们预计得热闹。”出生于湖北一座三线城市的冯瑜,大学毕业后先后待过深圳、海口、上海、北京,“除了海口,全是一线城市,真心有些累了”,其中,海口给冯瑜留下了最美好的记忆,“觉得在一线城市太累太辛苦了,但回到家乡是不可能的,且不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单说生活理念什么的都很难跟曾经的同学朋友谈到一起,越发想念在海口的短暂时光。”2008年,冯瑜买下了这套房,那时海南的房价还没暴涨,100多平方米的房子总价才40多万,“当时就想着以后能养老,平时有时间也可过去住住”,但这些年,冯瑜的工作日益忙碌,只能把房子租出去。

经历了2014年的雾霾后,我就觉得人生不能就这样算了,虽然我在北京的收入也不低,交的税比大部分北京人都多,但附加在户籍上的福利却很难享受到,空气的污浊、交通的拥堵、房价的昂贵却一个也跑不了,再加上父母年纪也大了,需要更好的生活环境,我就想干脆做个‘岛民’算了。”对于未来,冯瑜考虑得不多,“如果有机会能调动过去是最好的,实在没机会,自己去那边开个店也行。”冯瑜告诉记者,其实这几年自己身边也陆续有朋友在海南置业,“目前至少有5个了,不是为了度假,是为了以后来这里生活。

在春节南下过冬的候鸟中,还有徐一舟一家。徐一舟是黑龙江人,生长在严寒地带的东北人对温暖的海南岛有着异乎寻常的情结,因此父母随大流地在琼海置了业,今年已经是他们举家第三次在岛上过节了。“小区里入住率越来越高,好些都是家里的亲戚朋友,有时会产生错觉,简直就是另一个老家嘛。”徐一舟觉得这种感觉甚至有些滑稽,“每天听到的都是东北话,过年吃得最多的还是饺子,社区广场上还时不时有人表演段二人转,除了到处都是绿树鲜花,大家穿的都是夏装外,真有种穿越的感觉。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徐一舟认为这也是一种好事,“其实这些年东北人口外迁已经成大趋势了,无论从居住环境还是发展空间看,很多人都不看好家乡,我在北京工作,大部分中学同学几乎都没留在本地,北京上海出国,哪儿都有,而父母一辈多半也都随着子女走了,家里还有房子,可住的时候越来越少。对我爸妈而言,退休后在海南住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一年难得的见面几乎都在海南。我小时候接受的教育是‘父母在的地方是故乡’,可再这样下去,等我以后有孩子,估计都没法跟他解释‘故乡’的含义了。

无论冯瑜还是徐一舟,北京难留,故乡难回,曾经具象的乡愁只能重新安放在异乡。

4

子女在哪儿?家就在哪儿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对王女士(化名)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是他们一家三口第一次没有在中国的土地上过年。

我先生春节放假的时候过来和我们母女会合的,在多伦多过了一个年,其实现在这个社会,在哪过年都一样,不一定非得回到故乡,亲人在哪里,子女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去年8月份因孩子去加拿大多伦多上学而跟过去的王女士说。

中国传统上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很多父母把孩子早早就送到国外读书。据王女士介绍,去年她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让孩子过去上学,没想到孩子非常适应那里的学校,学习成绩也有了不错的进展,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她已经换了几次房。“孩子现在学校也稳定了,也不想经常换房子了,所以琢磨着想买个房子。这个春节,很多中国父母在多伦多买房子。我家一直在看,想买个50万加币左右的房子。这里的房子价格和北京其实差不多,有二三十万加币的公寓,也有别墅之类的。”王女士表示。

对于在国外置业的初衷,除了房价和北京相比并不太贵之外,王女士说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在国外上学,自己不放心,跟过来之后又不想一直租房子。“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走了,家里就空了。孩子在哪家就在哪。

已经在加拿大过了好几个春节的刘先生(化名)对于在国外过春节已经很习惯,几年前他女儿在加拿大读大学的时候,他已经在大学旁边买了一个别墅,平时交给中介租出去,他过来住的时候再收回来。“我和孩子他妈还没有退休,不能一直在这,买个房子平时出租也很好,租金不低,并且学校旁边也很好出租,等我们退休了就过来和女儿一起生活。”对于小时候过年的味道,刘先生表示很留恋,但时代在变,要适应时代,“现在回老家,基本上没亲人,亲人在国外,我一个人回去也没劲,所以我觉得不必要注意形式,家人在一起就行了。

事实上,想在加拿大等海外区域置业的人不在少数。今年3月底就退休的张女士(化名)也正在纠结去哪个国家置业,“我主要考虑的就是美国和加拿大,现在偏向于加拿大,更便宜一点,并且这个国家居住也挺舒服。不管是自己住还是投资,我觉得都挺好,北京现在还在限购,手里有闲钱还是想出去投资买个房,过两年我家闺女想过去上学还完全可以。

而正在给孩子办留学手续的陈先生(化名)也有在加拿大置业的打算。他表示,等孩子在那边稳定了,就把北京的房子卖了,去那买套房。和王女士的情况相似,他家也只有一个孩子,对于他们老两口来说,孩子就是他们的精神寄托。“以前都是回家过年,现在都是跟着孩子走,只要能团圆了就是过年,所以我们得尽快在加拿大买个房子,过年能一起在那过。

据加拿大家园网报道,今年2月,大多伦多地区的房地产市场热火朝天,房屋的成交价屡创新高。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和留学生现已成为买房的生力军。“加元贬值导致人民币的购买力大增,同时,房屋按揭利率超低等利好因素也坚定了中国购买人群的置业决心。”业内人士说。

大多伦多区域当地的地产公司天源地产总裁李志云表示,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无论是什么房源成交价格都直线上升。在万锦市和烈治文山市购买独立屋的买家,中国大陆新移民和留学生所占的比例高达90%。至于购买上述共管公寓单位楼花的买家,中国大陆新移民至少占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