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俩留守乡村只为艺术追求 一个写诗一个作画
数年的坚持,张帝将家乡的美好一一描绘在画布上 (摄影 文高博)
哥哥张道发、弟弟张帝,一位喜欢写诗,一位喜欢画画。在合肥肥东县张集乡东岗村,他们都已年过而立,做了父亲。但是10余年来,他们一直都把追求艺术当做自己的生活方式,行走在家乡的田间地头,清贫地做了多年的乡村诗人和画家。
两兄弟为艺术留守乡村
8月26日下午,肥东县张集乡东岗村,阳光照得皮肤发烫,45岁的张道发从家里走向田野,手里拎着一壶水。他的弟弟张帝正站在玉米地附近画画,戴着一顶遮阳帽,左手端着颜料,右手挥动着油画笔,描绘的是眼前的旷野、农作物和道路。
36岁的张帝已是一个孩子的父亲。他们并不是偶尔来到乡村采风的城里人,他们就是当地的居民。炎热的天气里,张道发来给弟弟送水,顺便看看他画得怎么样了。
履历上,他们都只有高中文凭,但却没有像大多数农村青年一样来到城市打工,在城市短暂停留后,他们都选择回到家乡,一个写诗一个画画,留守在乡村的美好风景里,追求艺术。
哥哥:过乡村生活用安静的心写诗
“农村的环境适合写诗,很多人认为现在的农村已是空巢,其实现在的农村依然保留着很多农耕时代的语境,依然适合创作。”张道发说。
张道发戴着眼镜,衬衫洁白,言语举止很是斯文。他说自己写诗已有20多年了,1990年就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表作品,此后陆续在全国的诗歌报刊中发表现代诗、散文诗等,据称累计已近50万字。
“我写的诗基本都是关于农村的,最多的是我所在的东岗村。”张道发表示,“高中时我就是因为整天背诗,结果差几分没考上大学。”
《风吹哪页读哪页》、《东岗村笔记》,张道发如今已经出版了两本散文诗集。目前正在写的《四季书》已经完成20余万字,内容都是关于家乡的流年四季、物事人事以及自然草木。“在乡村居住,心会变得安静,有时甚至会感觉内心的心跳跟草木的生长是一个节奏。”
从2002年开始,张道发的作品连续12年入选“中国年度散文诗”。在张集学校,他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而且还被评为优秀教师。
弟弟:以梵高为偶像执着描绘家乡
在玉米地旁,张帝画画的笔挥得飞快。“你看现在火热的天气,草叶上、玉米叶上也都有一种火的感觉。”张帝说他以梵高为偶像,如今画的画,很多都能看到梵高作品的影子。
2003年的一天,张帝突然对哥哥张道发说要画画的时候,张道发表示自己吓了一跳。“我本来想引导他往诗人方向发展呢。”张道发说,“那时他也已经写了三四年诗了。”
张帝学画没有拜师,当时已快25岁的他也没有进专业的学校学习。像梵高一样,他把热情扑向了画布。受哥哥影响,从一开始他就热衷于描绘身边的家乡。
张帝画画有着“梵高”式的疯狂。他喜欢到户外写生,往往戴个草帽拎着颜料,在田间地头一待就是七八个小时。
牛、草垛、低矮的瓦屋和弯曲的道路,都是他画里的风景。高高的杨树下,几个老乡正走在路上;集市上的牛市,蓝天下的田野和停在冬瓜上的蜻蜓、昆虫,这样的油画,他已画了200多张。
情谊:弟弟画画哥哥精神物质都支持
张帝在乡村画画,几乎没有任何收入。“我画的画没地方卖,都是自己收藏。”这10余年里,为了补贴家用,张帝会阶段性地打些零工。他选择工作最重要一条是:“工作的时间不能限制太死,要有时间画画。”
为了画画,他换过很多工作,他的生活也一直处于清贫状态。
张道发学历不高,工资收入比师范学校毕业的教师要低一些,物质上并不富裕。但是对于弟弟的追求,他很是理解和支持。
“我们俩喜欢艺术也许是命中注定的,我自己也过了很长时间被物质追赶的生活,我知道这里面的困难。”张道发说。在物质上,张道发经常给张帝一定的资助;精神上,兄弟两人更是时常在一起交流。“我们经常坐在柿子树下,看着星星聊创作。”张道发说,“我们的父亲是个好木匠,还喜欢在做好的家具上涂涂画画,也许我们都受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