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 教育当先行
本报记者 邱辉强
开栏的话:
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我省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履职尽责,加快推进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从今日起,本报推出“代表委员履职这一年”栏目,记录他们履职的铿锵步伐,讲述他们履职的真实故事,展现他们履职的动人风采。
日前,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拟表彰对象名单出炉。在这份1982人的名单中,全国人大代表、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负责人支月英的名字格外显眼。去年10月,支月英作为教育扶贫的典型,荣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
扶贫先扶智。从19岁到60岁,支月英一直坚守在奉新县边远乡村小学。41年里,支月英资助了20多名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教育培养了1000余名贫困山区孩子。“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正是支月英的坚守和付出,“点亮”了一代代山里娃的童年。
“乡村要全面振兴,教育当先行。”支月英说,乡村教师是农村学生睁眼看外面的第一扇窗,不仅仅是教给孩子们文化知识,同时也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希望。但乡村教师工作环境艰苦、待遇偏低,很难留住优秀的青年教师。自2018年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后,支月英一直呼吁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提升乡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经过她的努力,如今奉新县农村中小学教师每个月平均增加了500元补贴。“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我得站在更高的层次去努力,继续为农村教育和乡村教师这个群体鼓与呼。”支月英说。
卡口测体温、宣传防疫知识、筹集防护物资……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支月英一直活跃在社区疫情防控一线。去年2月,得知县城一线环卫工人口罩告急,支月英多方联系,筹集3000个口罩送到环卫工人手中。她说:“我是党员又是全国人大代表,必须率先站出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村里失修多年的太阳能路灯又亮了,跑山区路线的公交车安全隐患排除了,教学点师生的饮水问题解决了……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支月英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并从这些身边小事做起,履行好自己的代表职责。每当帮助解决了困扰群众的难题,支月英总是谦虚地说:“这不是我个人的功劳,我只是为民发声、为民代言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