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书院一个城市的文化脉动:白鹭洲书院修缮复原镌刻吉安记忆

11.04.2014  12:25

书院全貌(效果图)

施工现场

文化,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精气神”。文化的力量,在于它能“吐纳”人类文明;而书院的力量,在于它能用岁月积淀的厚重弘扬一种文化。这种文化,让人心生敬畏。

作为古代江西三大书院之一,人们在探访白鹭洲书院时,总会被那闪耀在旧时屋脊上的思想余光所震撼。为传承庐陵文脉,尽可能保护和利用白鹭洲的书院文化和自然优美的洲地景观,留下城市记忆,去年我市启动白鹭洲书院修缮复原工程。未来,它将以一种怎样的姿态呈现于世人面前?带着疑问,4月7日,记者来到了白鹭洲书院修缮复原工程现场。

●一群人的愿望——守住文化厚土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白鹭洲的得名,源于李白的名句。赣江之上的白鹭洲,呈梭状,南北狭长,长1.千米,宽0.千米,面积约10公顷。建于洲尾的白鹭洲书院,是古代江西三大书院之一。

据资料记载,自唐至清,全国书院有七八千所,江西近千所,而庐陵书院有200余所。宋代,庐陵建书院40所左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江万里创办的白鹭洲书院。书院的第一任山长(即校长)欧阳守道,是江西宋代知名学者。在“庐陵硕儒”欧阳守道的管理下,白鹭洲书院很快成为江西一流、全国有名的“高等学府”。宝祐四年(1256年),书院学生文天祥高中状元,宋理宗亲书“白鹭洲书院”匾额以示褒奖。从此,书院名闻遐迩,成为与白鹿洞、鹅湖齐名的古代江西三大书院之一。时至今日,琅琅书声已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延续了近800年。生活在吉安城里的人们,一度将这视为吉安教育最骄傲的文脉。

历史上的白鹭洲书院,既有“清晨夕数,书声弦颂闻”的兴旺景象,也有水毁兵患所造成的“满目疮痍,荒草萋萋”衰败情况。到上世纪80年代,白鹭洲书院经过了大约30次的修建、扩建、重建,其中有3次迁出,至今留存宋代书院建筑泮池,明代建筑云章阁,清代建筑风月楼、文山亭、泮池、泮桥、吉古台、永堤等文物景观。

保护白鹭洲书院,一直是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市民的心愿,同时也是我市为广大市民和海内外庐陵游子恢复数百年骄傲、成就数十载梦想实施的一个文化工程。为了守住这块文化厚土,当不断有商业利益欲入侵时,吉安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理性——启动白鹭洲书院修缮复原工程。

●一群人的守望—— —延续城市文脉

2013年8月,白鹭洲书院修缮复原工程正式启动。一切看似平静背后,实则暗流涌动。在工程启动前,各种有关于白鹭洲书院的流言纷至沓来。有人说白鹭洲书院实则已是一个空壳,因为市政府要在这搞商业开发,能拆的要全部拆掉;有人说白鹭洲书院拆毁后,白鹭洲中学师生要全部搬离,开发商要在这建别墅……流言越传越盛,很多人担心,这根最令吉安人骄傲的文脉或许会就此毁掉。庆幸的是,这种传言很快被事实击碎。一句“绝不让白鹭洲上的一寸土地用于商业开发”,更是让人看到了一群人守望这块文化厚土的决心与勇气。

书院修缮复原工程启动,如何才能历史再现书院荣光是个难题,如何才能将书院特色展现得更为本土化、真实化,更是难上加难,白鹭洲书院修缮复原工程项目部想到了高立人。2013年,从吉安市博物馆馆长岗位退休的高立人,被项目部聘请为专家,负责对工程在修复、改造、建设过程中的规划、设计工作。有事没事都爱往工地跑的高立人,其实身体早已亮起了“红灯”。2010年,高立人被确诊患有多发性骨髓瘤。2013年3月,高立人又不幸患上肺癌。但这些,丝毫未能影响到高立人对于工作的热情。文物、古建筑的修复,大都需要经过较长的反复论证、重新设计过程。幸好,多年的工作经验给予了高立人莫大的财富,那早已熟记于心的有关于书院的史料记载,帮他很好地找到了“书院味道”。虽有病魔缠身,但爱追求完美的高立人,只要发现工程中有不符合建筑风格的问题,他都会及时提出,并尽快拿出新的设计方案。对于高立人的爱较真,修缮复原工程项目部的技术员蔡雄生算是“见识”到了,他很认真,每一个点他都要看到位,现场发现哪里做得不到位,他都会指出来。我们都会接受他的方案,因为他的方案一出来就会考虑到整体效果”。

说起高立人的较真,同事邱雅沛也很有感触,风月楼上有条走廊,就是我们高馆长参照更多的资料,在它原有基础上,在不破坏文物的情况下,将地面提升了10公分左右”。这样的小事例还有很多,设计图纸改了一遍又一遍,工人已施工却因失了书院“味道”被要求返工的事情,也常有发生。这一切,在高立人看来都再正常不过,我觉得白鹭洲书院就是咱们吉安的文化名片,它在各个时期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修缮复原它,是希望让人们来到这里以后,能够了解到一个真实的、历史的白鹭洲书院”。

【1】 【2】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