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添乱 甜味变淡 南昌湾里葡萄身价跌
8月25日下午,天空下起了小雨。南昌市湾里区招贤镇霞麦村旁的葡萄基地边,果农胡华坐在葡萄摊前打瞌睡。
今年春夏,南昌雨水偏多,日照相对偏少,葡萄品质比往年差了一些。雪上加霜的是,因为天气“怪异”,今年葡萄采摘期比往年迟了20多天,与上市之初的高价位失之交臂。
葡萄丰收销售难
霞麦村是湾里区有名的葡萄种植基地。因为靠近南昌城区,当地葡萄销售途径大多以采摘游及在葡萄园附近的公路旁销售为主。今年,霞麦村的种植户虽然再次迎来葡萄大丰收,但随之而来的销售难问题,让不少果农为之发愁。
在葡萄种植基地,记者看到,葡萄摊点沿着公路两边排开,足足有上百家之多,但很少有私家车停下,葡萄园里也没有多少采摘葡萄的游客。
望着满园的葡萄,果农胡老八很发愁。胡老八今年种了三亩葡萄,千呼万唤中,半个月前才进入了采摘期。往年这个时候,满园的葡萄早已卖完,而今年到目前为止只卖了一亩。
雨多味淡身价跌
“葡萄比往年晚熟20多天,错过了上市之初的好价格。”辉荣葡萄庄园的胡华说,顾客还普遍反映葡萄甜度不够,味淡。
“去年每公斤可卖20元,今年10元都卖不动。”胡华说,正常年景时,一亩地收入1.5万元左右,今年每亩只有4000元,刚刚够本。
本地葡萄味淡不太受待见,记者在南昌城区多家水果店也得到了证实。红谷滩新区沁园路水果经销商老万介绍,葡萄上市以来,店里的销量比去年至少少一半。很多时候,顾客扯下一颗葡萄尝一下说了句“味淡”,就直接走了。
胡华告诉记者,今年雨水太足,吸收水分过多葡萄就被撑裂了。一串葡萄上裂掉几个虽然没有大影响,但卖相不好,价格自然上不去。
种了10多年葡萄的老果农胡锦辉分析,今年之所以本地产葡萄出现身价下跌,除了品质下降,种植面积盲目扩大也是原因之一。有些果农只想着提高产量,而不注重品质,互相挤压生存空间,导致身价下跌。
此外,外地葡萄大举“入侵”,也是导致本地葡萄销售不畅的原因之一。
避雨栽培应推广
眼下,本地产葡萄大量上市已进入尾声,然而并未出现往年葡萄刚上市和快收尾时价格“两头翘”的现象。
省农业厅经济作物局的专家认为,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挑剔,如果还是老品种,消费者很难买账。比如早熟品种,随着种植面积增加产量高了,这几年价格明显下跌。现采现卖以前可卖24元一公斤,现在只要10元。
实际上,早在3年前,湾里区葡萄过剩已经出现苗头,大量葡萄滞销,不少葡萄烂在地里。普通葡萄仅卖出1.5元的价钱,连成本都没有收回。
不过,部分种植户已意识到这一问题。在罗亭镇,不少种植户从外省引进新品种,改良种植模式,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常规葡萄品种滞销的风险。
对此,专家认为,我省雨水比较多,应大面积推广避雨栽培技术,减少病害侵染,提高坐果率和产量,改善果品质量。避雨栽培技术每亩成本将近一万元,影响了普及率,建议政府对果农补贴。针对眼下销售难的问题,建议当地组建专门的葡萄生产合作社,统一包装和品牌,划分葡萄等级、实行团队协作销售。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