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云风:千年古刹别沦为敛财工具
15日晨,昆明盘龙寺决定暂关山门,闭门清修,原因是寺院告示因县委政府及镇政府要将盘龙寺“商业化、公司化”。当地政府回应,要将盘龙寺开发成商业寺庙、大涨门票的说法没有根据,希望方丈及僧众尽快开门迎接游客。(8月17日《京华时报》)
盘龙寺关闭山门,抗议政府“商业化、公司化”已经不是第一起政府“挟佛敛财”事件了,就在今年年初,云南4A景区鸡足山全山寺庵闭门谢客。事件之所以引起舆论的强烈反弹,一则是佛教圣地,被政府的商业利益绑架,有违宗教政策和人们的宗教情感;再有就是在当今景点普遍高门票的背景下,公众对古刹沦为政府敛财工具的不满。
寺庙既是善男信女们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国家宣传宗教政策,传承历史文化的地方,本应该保持其公益属性。在中国古代,寺庙还承担着社会的一部分慈善工作,遇到灾荒之年,寺庙、道观等宗教场所往往是灾民们逃荒之地。但如今,多数寺庙都被政府圈起收费。当然,如果门票收入只是作为寺庙维护、宗教文化传承的费用,那情有可原,但现在问题是,寺庙成了地方政府的金库,近年来不断被吐槽的法门寺、少林寺不也被传出要被打包上市、打着对投资者负责的幌子用门票赚钱嘛!
事实上,被商业裹挟的不仅仅是寺庙,当前中国的景点门票之贵令人咂舌,而且尚有继续往上涨的冲动。中国5A景区黄山旺季门票的价格达到230元,而同样是5A景区,法国卢浮宫仅约70元,美国黄石公园约150元,印度的泰姬陵对本国人民门票尚不到15元。搜狐网曾做过一个有趣的专题,叫《秀美山河成了“玩不起的风景”》,中国景点门票平均价占人均月收入比重达到了2.7%,而法国则只占0.37%,美国更是0.1%。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近年来,丽江古城、凤凰古城等相继围城收费,百元门票比比皆是,“门票经济”大棒之下,秀美山河真的成了玩不起的风景。
旅游景点作为一种“准公共资源”,在一个文明社会,只要不是公民私产,政府就没有资格圈地敛财。对比中外门票收费特点,在中国,名山大川都要圈起来收费;而国外公园和自然景观基本不收费,历史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象征性收费,商业性娱乐设施不乱收费。这种对待公共资源本质性的区别,根源在于政府对于公民是否尊重,如果社会的归社会,那么涉及调价必然会尊重公众的选择,而绝不会出现“挟佛敛财”的闹剧。说到底,要整治景点过分商业化,整治门票经济,必须引入公民的监督,辅以立法对门票调价的严格规定,以及社会对文化传承的尊重,如此,才能真正走出游不起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