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云风:官员被盗多少钱,谁说了算?

31.07.2014  13:16

  近日,“女子盗两官员家中200万元财物未入罪”一事备受社会关注。记者29日通过多个渠道证实,被盗两名官员系安徽省银监局与安徽省食药监局两名副厅级官员。据警方介绍,食药监局官员妻子报案时称被盗150万元物品,却对邻居说只被偷2000元。(据7月30日《北京青年报》)

  “女子自曝盗两官员未入罪”一事终于有了新的进展,29日,安徽省纪委相关负责人称,此前已接到房云云举报,正介入调查,如查实存在贪腐行为,将严惩不贷。这样的表态,对于关注事件的人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事件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然而,如今陷入罗生门的居然是,官员家到底被盗了多少财物:此前有新闻称一共200万;小偷本人房某曾称一家五六十万,一家三四十万,共计一百万左右;合肥警方介绍,5月23日,蜀山公安分局接当事银监局官员的妻子张某报警称,被盗购物卡、纪念币、玉器等物品价值150余万元;不过这一消息被该官员矢口否认;而张某邻居透露,张某告诉邻居只被盗2000元。那么官员被盗多少,到底谁说了算呢?

  各种数据和说法满天飞,说到底是一个信息不公开或者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的不透明,极易引发公共的各种猜测,不信任,甚至导致谣言满天飞,如近日盛传却被教育部辟谣的涨工资事件,再有近日被判刑的网络红人“边民”就是靠着这种信息的不对称,编造“10·5”湄公河中国船员遇害事件的虚假信息在网络平台散布,歪曲事实,起哄闹事,引发大量网民围观、转载及传播。甚至还有“大巴被劫持”、“点赞收费”、“自来水蒸馒头致癌”等五花八门的谣言让人难辨真假。而其根源,正是在一些关注度极高的事件中,信息未及时公布,给了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可乘之机。

  事件发生后,如果没有权威的信息及时发布,危害极大。一方面谣言的产生对公众进行误导,这种误导产生的情绪如果不及时疏导,轻则质疑政府的公信力,重则导致群体性事件。我们还应看到,信息的不对称,危害最大的还是普通群众,他们由于条件的限制,对信息可能无太多的辨别能力,如何避免“狼来了”对普通民众造成伤害,是有关部门不得不考虑的一件大事。

  官员被盗多少,看似是个私人问题,但因为官员财产公布涉及公共利益,媒体和公民对它的追问也就合理合法了。网络围观的力量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推进事件解决的力量,也有可能是谣言推波助澜的后劲。合肥有关方面如果不在此问题上进行信息的权威发布,那么网民对官员被盗多少这个问题的关注,将如同鬼魅,成为合肥官方形象的一个阴影。与其被激烈的言辞汹涌的民意倒逼,何不大大方方、公公正正地主动公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