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刊发胡永新署名文章《“互联网+”时代如何应对校园舆情》
编者按: 11月2日出版的《中国教育报》在“高等教育周刊”刊发我校党委书记胡永新的文章《“互联网+”时代如何应对校园舆情》,全文如下:
前不久的一个周末晚上,一则反映“学校五四大道与有训路交界处原始山林被砍”的消息在南昌大学校内各微信圈、QQ群中迅速传播:“原以为这些原生土著大树,劫后余生可以陪伴和目送不老的青春,可以和我们一起慢慢变老,哪知校园之大,竟无其立足之地?”
校领导也陆续收到教工的邮件,教职工中掀起了呼吁学校保护自然环境、决策信息公开、保障师生员工知情权监督权等一边倒的舆情态势。舆情发生后,我校党委宣传部迅速通知基建、保卫和后保部,了解情况,同时派人到现场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此时,我和校长周创兵虽均在外学习,也心系舆情,积极推动,把握主动。一是责成基建部门第一时间形成情况说明并挂学校办公网, 做好解释工作; 二是要求宣传部利用各类校内传播平台监测舆情发展态势, 并利用双休日跟踪、整理出舆情反馈材料;三是18日(周日) 晚上,校长周创兵撰写了《我为师生的主人翁意识点赞》的文章,其中谈到:“师生的爱校情怀、直言勇气和担当精神,是那样的弥足珍贵。在学校深化综合改革、开展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和建设‘大美、大爱、大气’ 校园的进程中, 尤其需要这种主人翁意识。”19日一早,该文就刊发在学校新闻网、官方微博、微信,教职工微信圈立刻热传,一个多小时,迅速获得了2000(不含移动端点击率)、4565、6533的点击率,该场风波很快就平缓下来。
当前,网络和新媒体发展深刻改变着世界、社会和高校舆论格局,已成为国家治国理政和高校办学育人的重要工具,网络舆情和舆论引导工作日渐成为高校宣传部的主要任务和难点工作之一。2013年至今,南昌大学在“5.12” 交通事故、大二学生因贫欲退学、“12.1”坠楼事件等系列突发校园舆情事件的处置实践中,逐渐探索并形成了一定的经验方法,较好把握了校园舆情工作的主导权,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营造了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具体如下:
有较为成熟的校园网络舆情处置理念。面对互联网这个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最大变量”,我们经充分调研、论证,在系列突发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实践基础上,逐步凝聚形成了“主动发声、化危为机、精细管理”的网络舆情工作理念。“主动发声”即舆情工作者要将“主动” 和“发声”作为工作常态。“化危为机”即一方面涉事单位要迅速控制事态,快速、客观地向宣传部报告、提供舆情处置所需信息,另一方面宣传部门要秉承真诚沟通、速度第一、权威坦诚的原则,与涉事单位、相关职能部门、主流媒体沟通,通过媒体发布,客观介绍情况, 保证信息透明,获得理解信任。“精细管理” 即一方面宣传部要对舆情工作流程、制度办法, 操作细化, 值班日记做到日查日核,另一方面通过舆情处置,推动校内树立精细管理理念,管理工作更加以人为本接地气。
建成运行有效的校园舆情处置机制。我们坚持“三创新”,逐步建立健全了符合学校实际的网络舆情监测联动机制。一是创新舆情监测制度:建立了网络舆情实时监测值班、排查机制, 跟踪即时信息,把握趋势苗头,改变被动接受模式。二是创新舆情监测方式:建立了校园舆情预警机制,成立专门舆情监测队伍,24小时全天候网络舆情监测值班,加强对涉校网络舆情的搜集、分析,及时预警并提出舆情处置建议,按程序迅速上报,及时提示并前期应对。三是创新舆情引导反馈:实行重大舆情会商研判、联动反馈机制,积极引导有效应对舆情。涉校舆情发生后,一般性舆情半小时内通知涉事单位;重大舆情第一时间电话通知涉事单位, 形成《舆情专报》,同时启动会商研判应急联动机制,报告上级部门、知会主流媒体,校领导、机关职能部门、涉事单位、舆情专家等联合会商研判。
建立校园网络舆情工作队伍。我们创新团队建设,汇聚人才资源,先后建立了四支校园网络舆情工作小组。学校舆情信息小组:以宣传部(新闻中心) 处、科级干部为核心组建教工舆情小组,是学校网络舆情研判、分析、处置的主体力量。基层党委宣传员队伍:以各基层党委宣传员为主,赋予校内宣传员舆情监测和处置职能。学校舆情专家组:充分发挥学校综合性多学科优势,在新闻传播、心理、公共关系、哲学、法律等学科,遴选组建了一支理论深厚、素养全面、经验丰富的舆情专家组。学生网评员:主要由学校官微学生工作小组和学校百度贴吧学生队伍骨干组成,成为学校新型舆情监测评论队伍。
初步打造校园网络舆情工作平台。如何第一时间采集涉校舆情信息,建设科学高效的平台载体至关重要。我们重点建设了三个平台:一是建设大数据舆情软件平台和24小时人工网监平台。通过购买专业软件服务,建立由学生和教职工监测队伍共同组成的“网上评论员”QQ、微信工作群,设置监测主题和关键词,通过技术手段辅助人工收集,24小时不间断采集涉校舆情。二是建设新媒体舆情发布平台。通过建设和维护好南昌大学官方微博、微信、QQ群、新闻网移动客户端等,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校园舆情信息发布新平台,融合了网站、校报、广播电视、校园新媒体联盟、南昌大学移动客户端等媒介,实现网上网下互通互动, 做到新媒体阵地扩展到哪里,舆情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三是建设学生社团互动平台。开通网上信访、投诉建议的互动平台,高效互动,及时释疑解惑。2013年来,通过对校内150余个部门及学生社团微博进行了全面梳理,重点对20余个有一定影响力微博加强了管理和指导。
(来源:中国教育报)
报道网址: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5-11/02/content_444283.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