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杜鹃夺目红

17.06.2014  14:02

2月26日,吉安职业技术学院设置获省政府正式批复,可在3天前,始终为此项申报工作而殚精竭虑的他,却走了;

3月1日,吉安千名新聘农村小学教师走上岗位,可在6天前,一直为争取这项单独招考政策而四处奔走的他,却走了;

他,便是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第一副院长曾建。因积劳成疾,突发重病,2月23日,曾建经全力救治无效病逝,年仅58岁。

很多与他共过事的人通过微信、微博哀悼,痛惜失去一位好领导、好干部、好同志。

曾建同志,一路走好!”遗体告别仪式上,自发前来的干部群众排成了长龙。

是什么,让一位党员干部、一个身边的人,触动这么多人的心扉?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记挂的是工作

2月18日,原本以为只是一次普通的住院,但谁也没有想到:从那一天起,留给曾建的时间仅剩5天。

也就是在那一天,家人、同事才知道他早已身患重病。病榻前,面对这个身上插着各种医疗管线的垂危病人,曾建的妹妹伤心难抑地说:“这么多年,这么重的病,可哥哥从来不告诉我们!就怕我们阻拦他工作!

去世的前三天,面对赶来看望他的市领导,他躺在病床上强撑着说的还是工作。

记者走访30余名曾建生前的同事,他们不约而同这样给他“画像”:

——每到一个岗位,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基层调研。吉安市文广新局局长张平与曾建在原地委组织部共事多年,张平回忆:1991年至2000年间,曾建几乎跑遍了全市乡镇,和普通党员、农民党员、企业党员打成一片。

——宁让身体透支,不让工作欠账。接受采访的人几度哽咽:“他为了做好工作,不惜耗尽全部心力!”2008年冰冻雨雪灾害期间,曾建带队抢修通信设施,扎进遂川县、万安县大山,一进去就是大半个月。在山里,曾建累得咳血,同事劝他回家,他却坚持留下。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同事们印象特别深刻:尽管经历部门多、行业跨度大,特别是从分管党群到从事经济工作,曾建总是转型得飞快。

一天不吃饭可以,但一天不工作、不学习不可以。”这是曾建常对同事们说的话。

在群众的心底深处——他付出的是大爱

我们来晚了。”告别仪式上,吉安市人社局挂点村永新县龙田乡巴家村村民赶来送别,低首泣告:“曾局长,你多次联系争取的水利项目终于落实了,从今年起,1000多亩稻田可以种上两季水稻。

曾建曾经在峡江县委工作过一段时间,在这期间,他用一年多的时间走遍了全县所有村。“只要是关乎百姓的事,他就要执著到底;只要是提升民生福祉的事,他就要推动到底。”安福县委书记、峡江县原县长陈军民这样评价曾建。

峡江县政府办公室主任陈志安曾和曾建共事。2004年11月,他随曾建深入金江乡查看水利冬修。当时,万宝水库水渠常年没有清淤,严重影响灌区4个乡镇的农业生产。曾建召集沿线乡镇领导,从下游一直走到上游水渠出口。20多公里长的水渠,他们从早上7时30分一直走到下午4时30分,两脚走出了血泡,成功协调了水渠清淤事项。

桐林乡庙口村是曾建在峡江最后走访的一个村,当得知该村还未能通电时,他主动深入该村解决用电困难。至今,村民们仍记得这位送来光明的好领导。

要时刻牵挂老百姓的冷暖,这样才无愧于人社干部的称谓。”人社系统承担着全市三分之一以上的民生工程,在市人社局工作期间,作为一把手的曾建深感责任重大,时常叮嘱大家。

据市人社局副局长李阳明回忆:每一次大型招聘会,曾建必到现场;每次听到园区企业大量缺工,他心急火燎。他经常深入园区企业了解用工情况,并要求通过媒体、网络、展会全方位宣传就业信息,为企业招工搭建平台。年初开展的吉安市服务企业招工百日攻坚战,帮助企业招工3万余人,为历年返乡务工人员增幅最大的一年。

在难关的挑战面前——他追求的是止于至善

记者在曾建的工作履历中看到,他开创了多项“全市首个”:推动建立全市首个省外劳务市场;推动建立全市第一个无纸化人力资源市场;推动建立吉安首批博士后工作站和技能大师工作室……

国有企业改制,分管党群工作的曾建主动请缨分管。”说起曾建这名老战友,峡江县原县委书记林翘银由衷敬佩。2000年,峡江县掀起企业改制浪潮,每天一拨拨上访人员守在县委大门口,曾建耐心接待,用诚心打动企业,用真心感动职工,千方百计筹集改制资金,最终啃下这块“硬骨头”。

与“老班长”曾建一同在吉泰工业走廊工作的点点滴滴,似乎就在市工信委副主任陈卓生眼前。吉泰工业走廊从概念提出到形成一个战略,过程艰难可想而知。缺人、缺钱,可曾建从来不向市里伸手,全部由单位自行解决。走廊规划,上百万字,曾建带领一班人几易其稿,半年内高质量完成。曾建在吉泰工业走廊工作期间,也是吉安工业收获最多的时期,连续两年荣获全省工业发展先进设区市称号,连续五年荣获全省工业发展年度贡献奖。

走出去、引进来”招才引智,数字化就业服务。曾建探索的两大人才服务新模式,走进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栏目。“从前吉安孔雀往外飞,现在外地孔雀飞吉安。”吉安市劳动就业局局长刘珊红至今记得曾建抱病率队赴遵义、厦门等地招贤引才的情景。“厦门大学专场招聘会十分火爆,现场有223人签订协议,大部分人拥有硕士以上学历。

无论在哪一部门工作,曾建给人最突出的感觉就是“放心”,组织交给的任务他都能出色完成,还经常提出建设性意见。博士后工作站,在他手里获得突破;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在他任上成功破题;农村小学教师大缺额难题,他设法圆满解决。

在公私的取舍当口——他坚守的是永恒底色

曾建出生于遂川一个干部家庭,母亲是两届的全国“三八”红旗手。母亲对事业的执著和严谨的家风,深深影响着他。

曾建担任县级领导近20年,并先后在多个单位(地方)担任主要领导,始终严守廉政建设各项规定,自觉把廉洁自律作为一种修养和美德。

在峡江,为了避免有人利用亲属拉关系,妻子很少前往。偶尔去一次,也是悄悄地去,又悄悄地回。

幸好曾建不在遂川当领导,否则家人都要搬离遂川。”老家亲属都说。在别人眼里,人社局是个“油水部门”,涉及的考务工作多、托关系找路子的人多,曾建从来不搞以权谋私、不搞假公济私。任局领导多年,他没有为家人办过一件私事。

曾建四兄妹中,大妹靠摆地摊卖菜为生,弟弟则在当保安。一次事业单位招人,妹妹想叫他打个招呼。他却说:“想考试你就去,但我不会帮你说话。”还有一次,遂川有位亲戚找到曾建,希望帮忙安排一个岗位。他立即说:“你回去看看,我妹妹还在卖菜呢。”之后,再没有亲戚敢来托他办事。

曾建身患重病多年,每年都要去住院,然而每次都是叫上老司机用私车偷偷送到医院。他说,一是怕给组织添麻烦;二是怕别人来医院看他。单位同事送去的慰问金,他分文不收,全部退回。

在遗体告别仪式上,曾建的女儿、女婿发了一则讣告:丧事从简,免收礼金。曾建的妻子告诉记者,曾建走得太突然,一句遗言都没留下,是她和女儿商量后这样决定的。她说:“曾建一生堂堂正正、清清白白,他一定会同意的。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一如年年岁岁、漫山遍野的井冈杜鹃,虽然花期短暂,但在万紫千红的春色中,这抹绚丽的红色是那样鲜艳夺目……(张 晶 记者 刘之沛)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