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大科技成果“走”出校门就近转化

13.11.2015  16:37
  如何在高校与企业之间搭建精准的技术供需平台?近年来,井冈山大学建立了“高校—科技园—企业”三方联动的科技成果筛选机制,以农业科技园为平台,将学校的科技成果与企业的技术需求同时“”出来,由企业根据需求对科技成果进行“点单”。目前,该校在农业生物产业领域为企业提供的20多项科技成果已经取得成效,另有50多项还在深入研发,有力推动了当地“百县百园”建设工程。     经过多年积累,井冈山大学形成了一支以博士为主的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研发团队,组建了吉安市现代农林种质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团队以区域性农业生产和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主攻方向,开展优质特色农林植物组培脱毒快繁、水稻遗传育种和珍稀花卉苗木引种驯化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形成了区域性的技术高地。     去年,我省启动“百县百园”建设工程。井冈山大学从中看到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契机,主动联系地方政府和企业,建立起包括学校、农业科技园、园区企业三方在内的协同创新体。学校科研人员将科技成果进行分类,拿出来与企业共享。     按照约定,对与当前生产高度契合的科技成果,企业可直接用于生产,并在农业科技园的组织下,联合学校科研人员对当地生产者开展技术培训;对有市场潜力但暂不成熟的科技成果,由学校与各农业科技园签订协同创新协议,组建包括学校与企业技术人员在内的联合团队,进行定向精准攻关。创新体先后针对龙牙百合、遂川狗牯脑茶叶、猕猴桃等脱毒种苗繁育技术等领域,开展了协同创新,联合攻克了一批核心技术,形成了良好的生产力。     通过“高校—科技园—企业”联动机制,井冈山大学研发的山葵、井冈皇菊、红心猕猴桃等组培脱毒快繁技术,已经在园区内企业实现了成果转化。其中,首批3万株井冈皇菊组培脱毒种苗交给农户试种后,病虫害明显减少,增产20%以上;红心猕猴桃主栽品种“红阳”的组培脱毒快繁苗得到当地果农的普遍认可,取得了较好的栽培效果;井冈蜜柚的脱毒组培关键技术研究,已成功获得首批脱毒嫁接苗,并提供给农户试种。     井冈山大学相关负责人认为,以与企业直接合作的形式,让科技成果“”出校门,一方面可以发挥高校提供科技服务的职能,增强区域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度;另一方面,有利于学校的科技成果在本地就近转化,能够有效提高学校科研人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