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投行新加坡开大会 探讨运营政策协议章程草案

21.05.2015  10:48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下称“亚投行”)创始成员国5月20日开始于新加坡举行为期三天的会议。会议将由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与新加坡财政部官员YeePingYi共同主持,探讨亚投行运营政策以及协议章程草案,定于6月底前签署章程。

眼下,各成员国对于亚投行都表现出积极态度,包括欧洲成员国。意大利驻沪总领事裴思泛(StefanoBeltrame)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意大利此前和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下称“亚开行”)都有很多基建合作经验,是出资方。就亚投行和‘一带一路’而言,有一些离中国较远的国家,由意大利来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可能比中国更为方便。”

至今为止,各国出资比例、投票权、治理结构、行长和副行长设置等问题仍未最终公布。此前,记者致信卢森堡驻华领事馆咨询相关谈判事宜,其表示在筹备会议结束之前仍需对讨论内容保密。

究竟此次各国在新加坡会讨论些什么?

各国出资比例引关注

亚投行仍未正式运行,因此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出资,以及各国的出资比例。”新加坡星展银行(DBS)经济学家马铁鹰(TieyingMa)表示。

据媒体报道,围绕在中国主导下力争2015年内成立的亚投行,57个创始成员国已展开最终协商,计划将中国的出资比例定为30%左右。而印度和俄罗斯有望位居第二位和第三位,但印度预计将仅为10%左右。亚投行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

5月初,根据印度报业托拉斯报道,由于亚投行投票权的分配可能50%基于国内生产总值(GDP)、50%基于购买力平价(PPP),因此印度可能获得第二大股东地位,甚至有希望争取副行长的职位。

当前,亚投行创始成员国为57个,横跨亚洲、大洋洲、欧洲、拉美、非洲等五大洲。官方消息明确,亚投行的股权分配将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基础,其中亚洲成员的股权占比可能在70%到75%之间,亚洲以外国家分配剩余的25%到30%股权。这意味着中国成为亚投行第一大股东基本已成定局。

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此前的研究结果显示,如果亚洲国家占75%股份,且股份分配按照60%基于GDP和40%基于PPP来计算权重,届时亚投行最大股东应该是中国(30.85%),以下依次为印度(10.4%)、印尼(3.99%)、德国(3.96%)和韩国(3.93%)。

或不设实地执行董事会?

本次在新加坡的筹备会议已经是第五次了,但由于创始成员国众多,利益权衡的难度也随之加大,因此治理、运营结构始终是历次讨论会的重点。

彭博援引知情人士表示,亚投行正考虑在贷款审批上给予高级员工更多的权力,以便加快决定过程,因此可能不设实地执行董事会(on-siteexecutiveboard)。此前,各界都呼吁亚投行应该摈弃国际老牌多边机构的拖沓和官僚作风。

近日,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新加坡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多边机构受到很多抱怨,董事会大量插手运营,所以这方面将有改善的空间;但与此同时,他认为董事会进行某种程度的监督将是有益的。

也有媒体报道称,亚投行将效仿亚开行,定为12人的理事会将由域外选出3人,目前正以这个方案为中心展开讨论。

此外,知情人士透露,因为有57个创始成员国,所以中方提出设定“一个行长、十个副行长”的高管机制方案。目前初步考虑在亚洲和欧洲各设立一个区域中心即亚投行分行。因此,副行长如何分配也值得商榷。

根据官方消息,亚投行的治理结构主要包括三层:理事会、董事会和管理层。理事会为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并可根据亚投行章程授权董事会和管理层一定的权力。在运行初期,亚投行设非常驻董事会,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就重大政策进行决策。

日美扮演何种角色?

目前,G7国家中只有两国尚未加入亚投行——日本和美国。

也正是在本次筹备会召开的当口,日本媒体周二(5月19日)报道称,日本政府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投资1000亿美元来用于亚洲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等同于中国牵头筹建的亚投行的法定资本。换言之,尚不决定加入亚投行的日本决定“自立门户”。报道还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在5月21日公布详情。日媒称:“该设想旨在展示日本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和技术转移在亚洲建设高质量的基础设施的立场,使日本依然维持其在亚洲金融界的领袖性质地位。

至于日本是否具备这种大规模融资能力,日媒表示,日本将通过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和日本国际协力银行(JBIC)来扩展日元贷款业务。此外,日本政府也在考虑通过亚开行来更广泛地参与亚洲金融市场,日本是亚开行的主导者。

不过,亚开行行长中尾武彦之前也公开确认,愿意在未来亚洲的事务中同亚投行展开合作,包括为基础设施提供贷款以及分享相关信息。

就美国而言,美国仍然表示出愿意合作的态度。据《华尔街日报》此前的报道,奥巴马政府提议亚投行与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一直以来,中国始终对日美的加入持开放态度,日美今后将对亚投行采取何种态度、提供何种技术支持,各界也都在且行且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