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报】政策叠加效应凸显 于都经济借路突围

17.07.2014  13:38
(2014/7/16  《中国交通报》) □本报记者张永康       “经济要发展,交通需先行。交通物流是基础,不然企业不会来。”日前,在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上欧工业园区主任赖晓强告诉记者。       近年来,靠着人口、资源以及交通物流的相对优势,于都县在承接沿海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过程中,逐渐找到定位,经济发展借路突围。       四大支柱产业布局公路沿线       “今天出厂的衣服,明后天就能出现在上海、广东等大城市的直营店里。”在赢家时装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生产总监陈晓告诉记者。       赢家时装公司是于都县2013年招商引资的重点企业。“当初,企业负责人考察后,认为于都劳动力密集,高速公路和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加上政策支持,最后决定落户这里。”该公司行政主管肖智勇说。       近两年来,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大量外出打工的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于都县岭北镇的刘春荣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当地信贷政策的支持下,在家乡办起诚鑫电子有限公司,吸纳当地260余人就业,人均月增收2500元。       现在,于都有四大支柱产业:服装轻纺、机械电子、矿产品精深加工、绿色照明。这些企业都分布在瑞赣高速公路沿线以及323国道于都段周边,形成“一园三区”格局。       公路建设迎来政策机遇       为发挥高速公路辐射功能,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出台了《高速公路连接线管理规定(修订)》,对每个县(县级市)通往主城区的一条一级公路连接线给予补助。       此外,《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罗霄山脉贫困县扶贫政策等叠加效应凸显,配套措施逐步落实,使于都县域公路建设迎来新的机遇。       “公路建设补助是一次性到位的。”于都县交通运输局局长赖厚东告诉记者,结合国省道和县道升级改造补助政策,于都县实行干线公路改造升级,以提升路网通畅水平。       “目前瑞赣高速公路于都连接线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我们抓住政策机遇,启动了夏蓉高速公路瑞赣段于都互通连接线改扩建工程、323国道绕城改线工程、217省道黄麟至会昌公路升级改造,这些项目对于方便民众出行具有重要意义。”赖厚东说。       未来一两年,南昌—宁都—兴国—韶关高速公路、昌吉赣客专、新赣龙铁路等项目将落地或建成,届时,于都交通将更加便捷、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