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土豪金”:牧民包8000亩地种梭梭

12.12.2013  18:24

侍明福和SEE生态协会的许晓明畅谈梭梭治沙。

侍明福今年收获的苁蓉并不多,明年将是丰收季。

一有空,侍明福就拿着把铁锹去梭梭林转一圈。

两年来,侍明福不知付出了多少汗水,精心地照看着这8000亩的梭梭林。

梭梭的种子藏在花束里。

▲苁蓉下种后,侍明福拉来一车水给种子浇头遍水。

  侍明福家里墙上的月历很快将撕下2013年的最后一页。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是 “土豪”的他能否成为真正加“”就看明年了。

  2011年,侍明福承包了8000亩地。这个面积在城里人看来绝对是货真价实的土豪,但实际上侍明福的投资总额只有13万元。

  天上没有掉馅饼的美事,侍明福花了十多万元就包下两个清华大学大小的土地自然是事出有因——这里是沙漠。

  内蒙古腾格里沙漠北部边缘的阿左旗巴彦诺日公苏木苏海图嘎查,侍明福站在自己一望无际的承包地上,眼前奇形怪状、张牙舞爪的“灌木丛”是他的希望。也许明年,自己能从这些长在细沙上的“灌木丛”里获得丰厚的收获。到那时,这个从小在此放牧的昔日牧童或许真的能摇身一变成为土豪。当然,梦想能否成真还得看明年这一大片的“灌木丛”能否返青。

  侍明福视为珍宝的“灌木丛”其实是沙漠中一种常见的植物——梭梭。虽说梭梭其貌不扬,甚至长相有些古怪,但对生活在沙漠边缘的牧民来说,绝对是个宝贝。既能防风固沙,又能当劈柴烧,枝杈能喂骆驼和羊,根部还能接种出名贵中药材——肉苁蓉。然而,也正是因为梭梭是个好东西,这些年来,野生梭梭越来越少了。

  侍明福56岁了,很多年没有放过牧了,也没有外出打工的体力了,“阿左旗巴彦诺日公苏木苏海图嘎查”这有着一长串名字的地方就是他的归宿。他没有力气被黄沙追着跑了,于是,就在原地“自卫反击”。

  2011年开始,当地政府便推广种植梭梭以此固沙。阿左旗政府向牧民承诺,造林达500亩以上,三年成活率达到70%以上的,给予每亩一定的造林补贴,同时,科技人员包片负责,指导农牧民种植梭梭接种苁蓉。就这样,放了大半辈子牛羊的侍明福用起了铁锹。

  一晃过去了两年,侍明福的梭梭林有了模样。待到明年,如果这8000亩梭梭林最终成活率在七成以上,当地政府及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将兑现承诺中的造林补贴。更重要的是,侍明福从明年开始便可以大规模在梭梭林里种植苁蓉。苁蓉是梭梭根部寄生出的一种名贵中药材,每亩成本仅为50元,而收入可达1000元以上。

  从牧民变农民,生产方式的转变,让侍明福变身准“土豪”。长相怪异的梭梭正在改变当地人未来的生活轨迹。 本报记者阎彤摄影报道 J124

  结束语

  到今天,由北京晚报摄影部策划制作的大型图片报道《父老乡亲》圆满地画上了句号。在这一年期间,我们的记者深入到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四川、云南、辽宁、内蒙古、湖南、湖北、广西、海南等16个省(区)市,共刊发了65篇图片故事,用镜头向人们呈现了生活在边远山区百姓的生活现状。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生活方式的改变,在新生活面前,人们或许有困惑,但同时也有欣喜。他们正在尽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生活,创造奇迹。

  《父老乡亲》将结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