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走进“小剧场” 传统文化创新效果显著

07.11.2013  18:22

  在话剧领域,“小剧场话剧”代表着某种先锋和探索,其发展早已如火如荼;但在京剧领域,“小剧场京剧”才方兴未艾。曾经首开“小剧场京剧”先河的北京京剧院,已经先后推出《马前泼水》、《玉簪记》、《浮生六记》等走进小剧场的京剧剧目,探索新的京剧演出空间与当代观众审美之间的微妙关系。这一次又将让《水浒传》中的传奇女子阎惜姣,踩着“”走上人艺实验小剧场的舞台。

  担任小剧场京剧《惜·姣》制作人的北京京剧院副院长刘宇宸对此表示:“经过几部戏的探索,我们发现,把京剧传统剧目搬到小剧场,貌似改变了观演关系,但其实没有丝毫的障碍。像小生、小旦这样的‘三小戏’,原本就是在戏台伸出的老戏楼中上演,进入到镜框式舞台、能容纳上千观众的大剧场并没有多少年。因此,如果说话剧搞小剧场是探索,那对于京剧来说,在小剧场这种三面观众的环境中演出,或许还是一种回归。

  在刘宇宸看来,小剧场京剧除了艺术上的特色,对于京剧的市场化发展,也有不小意义。如今,京剧演出观众购票并不是很踊跃,但小剧场戏剧的经营状况一直比较好,吸引着年轻人走进剧场,已经形成流行的观剧习惯,而且在口味上也比较多元和包容。所以要想把除了戏迷之外的观众也吸引到剧场看京剧,小剧场是个不错的途径,“我们以往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年轻观众们对在小剧场中看京剧,没有任何不适应。

  对于小剧场京剧而言,比形式上的变化更有时代意义的是,京剧走进重视思想、强调思考的小剧场中,也必然会从主题、舞美、表演上,都提供给观众更多的思考空间。该剧年轻美丽的“80后”女编剧兼导演李卓群也说:“我们想通过一个已被多种艺术形式搬演的名著章节,用‘歌舞演故事’的形式,不引经据典,不跟风翻案,不刻意教化,借宋人之传奇旧事,点燃今人向真、崇善、至美的人性与情感正能量。”刘宇宸也说:“正如‘蛇缠颈、脚戴枷’,以男权为轴心的伦理纲常是强加给封建时期女性的精神枷锁:她们的思想没有自由;她们的情感不被认可。

  正因如此,剧中宋代梁架式的舞美设计似庭院、若囚笼、如罗帐、同地府、寓纲常,灰色的雕栏画柱将艳若桃李的灼灼生命捆绑其中,而往来于她生命的男人却可以自由出入。由地面蔓延而上桌椅、栏杆、旦角罗裙、小生褶子的桃花花瓣,暗喻着丝丝情欲、点点哀愁、斑斑血泪。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孝曾与闫桂祥夫妇,将此剧形容为一幅“工笔重彩”画轴,“写意为本,写实为表”。

  对于当代京剧人来说,京剧的创新与发展是不可回避的现实,无论形式还是内容,包括运作方式、演出场地等都需要新的尝试。但创新也是需要付出成本和代价的,不少打着“创新”旗帜的大戏,动辄投入上百万,但有些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是不被市场认可,就是只演了一两场便被束之高阁,再不见天日,浪费现象严重。作为小剧场京剧《惜·姣》的制作人,刘宇宸透露,小剧场京剧一般只用投入几十万元,并且市场反映很不错。“这次的《惜·姣》又是新的起点,将开启北京京剧院新的艺术求索。今后,我们将把小剧场京剧的品牌坚持下去,力争每年推出一到两部小剧场京剧。”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

高山族:高山族儿女有句心里话
微风徐徐,山雾袅袅,一路循着茶香,上饶之窗
仫佬族:以梦为马,绣出仫佬人的中国梦
广西罗城县是我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