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打假人”再惹争议雨润食品陷债务违约风险
10月12日至10月18日,食品安全领域,“廉价牛肉干未检出牛肉成分”和“绝味鸭脖被曝生产加工内幕”话题关注度较高。“廉价牛肉干未检出牛肉成分”事件中,舆论质疑监管部门的缺位,而投诉人“职业打假人”的特殊身份也引发了公众对“知假买假”行为的争议。绝味鸭脖被媒体曝光存在严重的卫生问题,知名品牌连锁店再现食安问题,使得公众的失望和愤怒情绪在网络舆论场爆发。饮料行业,全球最大两啤酒企业合并,对中国啤酒市场也造成影响,中国啤酒市场的格局如何变化、国产啤酒和洋啤在国内市场的竞争获得关注。食品企业方面,雨润食品陷13亿元债务违约风险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雨润发展前景以及企业债券违约问题成为主要关注点。
【食品行业舆情热点解读】
1.廉价牛肉干未检出牛肉成分 “职业打假人”引争议
日前,因为在山东邹城百货大楼发现天和隆牌的牛肉干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济宁的王先生一口气买了十万元钱的牛肉干,找相关机构检测发现牛肉干没有牛肉成分,天和隆公司的销售人员称,牛肉干的生产厂家在广西,但当地食药监局工作人员调查发现,该食品厂已经荒废。王先生承认自己购买有问题的牛肉干,就是要根据《食品安全法》“假一赔十”的规定,获得赔偿。“牛肉干无牛肉味”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但王先生“职业打假人”的身份,又使得事件争议性十足。食品安全问题的现实性和“打假”成为谋利方式交杂在一起,引发了各界关注和讨论。
10月15日,该话题热度迅速升温,《花10万买“天和隆”牌牛肉干一测全是猪肉》、《济宁男子花10万购牛肉干送检 测出没有牛肉成分》、《价值10万块牛肉干鉴定无牛肉成分 知假买假引争议》等报道大量出现。媒体聚焦点集中在两方面:一是牛肉干经过检测,未检出牛肉成分,而生产厂家去年已停产;二是王先生被证明是“职业打假人”,购买有问题的牛肉干就是为了获得赔偿。媒体评论视角则多落于监管问题的缺失探讨。《燕赵晚报》评论指出,牛肉干不含牛肉更“不含责任”。从生产到经销,从经销到超市,从出厂到运输,从仓库到货架,从工商到质检,如此多的环节和部门,却因为受利益驱使,而“不含责任”。倘若这种“不含责任”的问题解决不了,羊毛衫不含羊毛、牛肉干不含牛肉等问题就丝毫不奇怪了。
“牛肉干不含牛肉”暴露监管环节的多处缺失。“牛肉干不含牛肉”问题曝光后,媒体追根溯源,发现生产厂家早已荒废,一年多之前就已经停产,甚至相关生产许可证号也已注销。舆论聚焦牛肉干从生产到销售这个环节中,究竟存在多少的监管缺失。从生产、运输、储存、上货架的过程中,生产商、销售商、工商部门无一不存在责任。这是这些监管的缺失,让公众感到失望和不满,认为“职业打假人”的出现体现的正是食品安全部门的监管不力。
“职业打假人”频频进入公众视线,“打假谋利”争议不断。对于“职业打假人”,舆论也存在不同的态度。有观点认为这种方式是“以暴制暴”,并且挤占了本就不多的行政资源,根本目的是“谋利”,是动机不纯的行为。但也有观点认为,职业打假人的存在说明了监管存在很多的漏洞,他们并未违法法律,客观上起到了群众监督作用,维护了公众的利益。“职业打假人”的存在有着客观的复杂性,不论其行为的对错,他们的存在都反证了监管机构的失职,唯有形成监管到位、消费者自觉维权的健康环境,才能让“职业打假人”“无假可打”。
2.绝味鸭脖被曝生产加工内幕 连锁品牌信誉再受损害
近日,有江西媒体曝光南昌绝味鸭脖生产基地和门店内幕:掉地上鸭脖直接捡起接着加工;菜碟放厕所蹲便器上冲洗;卤制熟食添加不明辣油等等。10月14日,绝味鸭脖在其官方微博发布致歉信,称对于《江西政法》关于绝味鸭脖南昌广场东路店的有关报道,绝味向广大消费者致以最诚挚的歉意。绝味鸭脖在全国已经超过5000家门店,此次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在网络中迅速传播,脏乱不堪的冲击性画面引人侧目,虽然绝味鸭脖表示了道歉,发出了整改声明,但网友仍表示以后再也不敢吃绝味鸭脖了。
南昌电视台报道绝味鸭脖南昌广场东路店的卫生问题后,立即成为媒体及社会关注的焦点。媒体领域,关注涉事店的具体卫生问题、绝味鸭脖的官方声明,以及扩展为各地媒体和监管部门开始调查本地绝味鸭脖等卤制品的卫生问题。《绝味鸭脖内幕:鸭脚掉地上仍卖 菜碟在便器冲洗》、《绝味鸭脖官方回应“加盟商违规”事件:令其停业整改》、《绝味鸭脖被曝脏差 南京门店卫生存隐患》为三类报道典型代表。网络舆论场中,网民对绝味鸭脖的食品安全问题讨论热烈,10月15日,“绝味鸭脖内幕”话题一度成为新浪微博热搜第一。媒体评论则认为,绝味鸭脖事件凸显了卤制品行业的管理不善,认为绝味鸭脖的官方回应有推脱责任的嫌疑。凤凰网在评论《绝味鸭脖再现连锁加盟之痛》指出,门店连锁加盟管理中冲突固然存在,但遇事的诚恳态度是对消费者最起码的尊重,也是永续经营的基本标准。搜狐则认为绝味鸭脖的《致歉信》避重就轻,绝味方面把问题仅仅锁定在“个别加盟店”,对生产基地的问题只字未提。
绝味鸭脖卫生问题引热议,卤味食品和加盟店管理遭遇信任危机。作为国内卤味食品的领军企业,绝味鸭脖在全国拥有超过5000家门店,拥有众多的消费群,此次被曝光的卫生问题画面冲击性十分强,令消费者瞠目结舌,造成自身品牌信誉的严重损害。同时,事件也引发了连锁反应,卤味食品的卫生问题以及加盟店的管理问题遭到质疑。卤味食品保鲜不易,不少消费者一方面对卤味食品喜爱有加,一方面又对市场的卤味食品安全十分担心,前有周黑鸭被曝大肠杆菌超标,现有绝味鸭脖的卫生问题,这些都消耗了消费者的信任。而此次绝味鸭脖的加盟店出现问题,也让公众联想到近期的黄记煌、郑文琪盖浇饭等加盟店同样出现了卫生问题,品牌连锁店的经营管理方式遭到诟病。
绝味鸭脖积极表态道歉,回应避重就轻和关闭“微博评论”被质疑缺乏道歉诚意。10月14日,绝味鸭脖在官方微博称因加盟商管理不善,导致违规操作,向广大消费者致歉,并将进行全面审查、监督和管理全国鸭脖连锁体系。积极回应是舆情危机应对的第一步,绝味鸭脖的道歉和责任切割显示出品牌企业拥有较为良好的危机应对意识。但是绝味鸭脖同许多出现问题的商家一样,采取了关闭评论的方式,这使得声明效果大打折扣,网民情绪无法发泄,认为绝味鸭脖缺乏诚意。此外,声明中只指出了加盟店的管理问题,未对视频中曝光的生产加工问题做出解释,也被舆论认为是避重就轻,敷衍消费者。
3.全球最大两啤酒企业合并舆论关注中国啤酒业将迎大变局
10月13日,全球第一大啤酒公司百威英博成功收购全球第二大啤酒商南非米勒,市值2500亿美元的“超级啤酒大国”已经成型。作为雪花、珠江、哈尔滨等众多中国本土品牌啤酒和百威啤酒的大股东,两大巨头的并购及后续成为中国啤酒业关注的焦点。
倒逼国内啤酒业改革成为业内人士共识。对于两大啤酒企业的合并对中国啤酒业的影响,有业内分析认为,假如双方合并完成,且商务部未就反垄断提出质询,其合并后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将会明显领先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未来国内啤酒行业竞争格局或将从“多强并举”演变为“一超多强”,倒逼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加快国企改革和并购进程。此外,青岛啤酒整合资源应对百威竞争,回购合资公司股权,中粮进军进口啤酒市场等等举措,都被认为会打破当前市场的竞争格局,啤酒行业将重新洗牌。
中国啤酒市场的格局如何变化成为舆论关注焦点。国内啤酒业改革将加速成为共识,但朝向何处发展则业界看法不一。《南方都市报》分析认为,随着过去十几年的并购大潮,中国啤酒行业可并购的优质企业数量已经不多了,并购已非中国啤酒市场未来继续扩张和集中的主要手段,中国啤酒业格局如何变化,只能拭目以待。中国经济网则提出另一业内观点,认为在消费市场出现中高价啤酒销售高增长的情况,精酿啤酒或成中国啤酒市场未来竞争重点。
国产啤酒产量下滑,国产啤酒和洋啤之争引发讨论。媒体报道指出, 2014年国内啤酒行业产量首次出现负增长,今年第二季度中国啤酒销量同比下滑11%。对于国产啤酒产量的下滑,是否是因为洋啤的涌入引发了争论。支持该观点的认为,关税政策以及进口国货币贬值、洋啤的性价比、中国年轻消费群体的逐渐崛起等等,都为进口啤酒的兴盛提供了很大空间。反对者则认为,洋啤酒在整个啤酒市场消费占比仍然很低,国产啤酒产量下降产量下滑主要是因为低端国产啤酒的产量大幅减少。不论目前国产啤酒产量下滑是否是因为洋啤,舆论还是普遍认为,洋啤酒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冲击着中国啤酒产业。洋啤的涌进,对国产啤酒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媒体采访专家,对此提出了建议:国产啤酒应借此机会学习洋啤酒先进的酿造工艺和生产技术,提升产品口感;国产啤酒相对洋啤酒最大的优势在于价格和渠道,因而国产啤酒要进一步优化渠道建设,控制生产成本;加速产品创新,丰富产品线,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的需求。
4.雨润食品陷13亿元债务违约风险发展前景不被看好
10月12日,南京雨润食品有限公司在中国货币网发布公告称,因公司董事长祝义财被执行监视居住,间接影响公司生产经营,公司10月18日到期的13亿元中期票据“12MTN1”本息兑付存在不确定性。雨润的公告将自己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雨润债务存在的违约风险获得外界强烈关注。直到雨润食品足额兑付中票本息,雨润的债务风险仍然是业界讨论热门话题。
在雨润发布中票本息兑付存在不确定性公告后,业界都将此认为是雨润食品面临的重大危机,关注其能否顺利度过。多数券商类媒体认为,雨润难以完成本息兑付的现状,证明现金流存在很大问题,也说明雨润集团在经营管理上存在问题。有业内人士指出,雨润属于屋漏偏逢连夜雨,所处的肉食品行业在国内经济下行,食品安全问题频出的时候,遭遇实际控制人的个人问题导致企业经营决策被严重影响。雨润虽然企业规模很大,但仍处于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没有形成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缺少公司治理的必要体制机制。
雨润危局频现,发展前景不被看好。雨润面临违约风险后,资本市场遭到严重影响,13日股价就跌逾6%。待其完成兑付,业界对其未来发展也普遍持悲观态度。《证券时报》认为,随着南京雨润兑付危机的来临,雨润系更真实的财务状况可能会逐步显现。界面报道指出,最近的中票兑付危机绝不是最后的一道坎,祝义财在中央商场的股权仍处于被债权人冻结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雨润的债务风险会持续发酵。舆论普遍认为此次兑付危机差点成为压垮雨润的致命稻草,说明雨润早已存在资金困局,只是祝义财被检方采取措施而令事态更为复杂和显性了。
企业债券违约现骨牌效应,债券违约再次成为成各方关注的焦点。中国广播网盘点指出,继天威英利10亿元中期票据违约后,南京雨润13亿元中票面临违约威胁,下一波恐将蔓延到钢铁业,中国中钢集团或成为首家违约的国有钢企。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继续下行,很多企业财务状况逐渐恶化。2015年以来,企业债务违约事件密集爆发。有机构人士称,实际上中国债市的刚性兑付已经被打破。澎湃新闻则更多的关注了债务违约趋势,认为债市违约正从私募债蔓延到银行间市场,央企也屡屡成为事件主角。对此,市场人士给出了分析和建议:债券违约的个体事件发生频率将会增大,但不会构成系统性风险。未来应更加关注发债主体自身的情况,预计中高等级债券继续走牛是大概率,对低评级信用债保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