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仿微创业模式 萍乡88人合伙开了一家咖啡店
本报记者 刘 洁
您是否每天背靠着阳光面朝着电脑坐在办公室;您是否大部分时间都是过着家到单位,单位到家两点一线的生活;您是否梦想在我们熟悉的城市,除了家还能有一块自己的小天地……正是因为有了改变现状的想法,萍城88个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段的人聚集在一起,效仿一、二线城市的微创业模式,在步行街后门处开了间属于自己的咖啡店。
这支怀揣着梦想的队伍里,有来自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有经营小店的个体户、有自由者,年龄最小的18岁,年龄最大的52岁。发起人紫紫(网名)告诉记者,去年在网上无意当中浏览到关于北京蚊二妞提出的全新微创业模式,题为《我们用2000块来开咖啡馆吧》的帖子面向全社会招募,得到了很多网友的认可,因经营的理念比较独特,大家纷纷加入开店的团队中。因为自己一直以来也有这样一个梦想,于是去年12月6日,在萍乡某网站贴出了《我们用3000块来开咖啡馆吧》一文,想不到一天就有几十个人要求加入QQ群,最多的时候达到了358人,然后从中挑选了符合条件的88人,大家一起出资,金额从3000、6000、9000依次成倍数递增,最多出资3万元。
这种微创业的模式只需要很多人的一点点理想、一点点时间、一点点智慧、一点点才华、一点点金钱汇聚在一起即可。刚刚大学毕业不久的陈杰,同样有着开一间咖啡店的想法,可一方面因资金不足受限,另一方面又没有经营店铺的经验,当得知可以出很少的钱就能有一间咖啡店后,没有过多地考虑就加入进来。陈杰说:“这个看似普通的咖啡店,却圆了我一个一直都未实现的创业梦,从中我可以学到小店的管理模式、经营理念、财务制度等,为将来能够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店而打下基础。”90后的年轻店长徐良杰也是股东之一,他原本有份安稳的工作,月月有薪水拿,可为了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家咖啡店的经营中,在家人朋友的反对下还是把工作辞了,他说:“我还很年轻,还想为未来拼搏几年,不想过那种一眼看到老的生活,那样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这家咖啡店凝聚着88个人的梦想,从决定开始干的那天,大家就集思广益,发挥自己的特长。陈杰指着二楼墙壁上的墙体画说:“这些都是我们股东利用自己的专长画的,阅览区上百册的书籍都是股东们捐的,摆放的小工艺品都是心灵手巧的股东们做的,每本点单的册子都是股东们设计的……大家都希望尽一份力来让这个咖啡店经营得更好。” 在记者看来88个人共同出资开店的这种创业模式存在它的优势,第一因为人多,所以在客源上不用太担心;第二从资金上来说,投资的资金不算多,承担的风险不大;第三可以在大家庭里发挥所长,发现自己的短处学习到别人的长处。一家88个人的咖啡店,注定了不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斗,而是一群人朝着一个目标前进。尽管它的创业模式有着很多优点,但是,记者还是有些疑问,这么多股东如何去管理?会不会因为财物的问题、意见不统一而产生分歧?”紫紫说:“刚开始在网上发贴的时候,就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大家都认为人越多越扯皮,但是在股东参与之前,我已经明确了咖啡店的民主原则、共同参与原则、公开原则,表明所有的股东组成股东大会,决定咖啡店的重要事宜,鼓励所有的股东都积极参与到咖啡店的建设中来,并且开咖啡店的所有经过都将通过QQ群、腾讯微博直播,财务信息对所有股东公开,我相信只有认可这个管理模式的人才会加入进来,有问题就一起想办法去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