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洗白”生活污水 江西省推广障碍重重

16.06.2014  09:48

共青城市甘露镇岭背熊村地处鄱阳湖畔,两年前,这个只有80多户的自然村,因为建了以太阳能为动力、能净化水质的人工生态湿地而名噪一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确立后,我省农村水环境治理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一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应运而生。污水进、清水出,处理后的污水不但能洗衣,还能浇灌农田,农村污水的资源化利用得到了实现。但这仅仅是少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要在全省农村全面推广,还有很多难题亟待破解。

安义县的人工湿地 江西日报记者 徐黎明摄

现 状

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危害大

6月11日,天空放晴,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上坑口村宁静而祥和。村头沟渠下游的一块空地上,种满了香根草、黄菖蒲、美人蕉等植物,开满了鲜花,仿佛是一座小花园。

这就是人工生态湿地,别小看它,它能截流污水杂质,消除富营养化现象,日处理污水能力达95吨。”当地水利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污水通过人工湿地净化后完全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可直接流入内河,也可用于浇灌。

而一年前,上坑口村240多户农家排出的生活污水,直接流入村旁的河流,日积月累,河水成了臭水。天气一热,苍蝇蚊子特别多。

这只是近年来我省开展农村水环境治理试点的一个缩影。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在我省,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缺乏必要的污水收集、输送和处理设施,随意排放的生活污水对居住环境和人群身体健康造成的威胁越来越大。

这不是危言耸听。有资料显示,我省环鄱阳湖区内人口1847万人,其中村镇人口1286万人,每年将产生农村生活污水近3亿吨,绝大部分污水就近直排进入河道,最终人湖,排入的氮磷总量分别达到29200吨和5840吨。监测显示,2003年以后,鄱阳湖水质急剧下降,湖盆全年水质Ⅰ类、Ⅱ类水平均仅47.3%,Ⅲ类和劣Ⅲ类水平均52.7%。

省环保厅6月4日出炉的2013年环境质量状况公报也证实了这一说法。该公报披露:去年鄱阳湖部分点位水质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总磷。

事实上,研究人员也同步对环鄱阳湖多个县市的农村生活污水进行了取样调查,发现污染物主要是洗涤、沐浴和部分卫生洁具排水,氮、磷浓度高,并含有大量的营养盐、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

试 点

人工湿地“洗白”生活污水

如果把大江大河比喻为‘大动脉’,那么农村的河流就好比是‘毛细血管’。要净化这些‘毛细血管’,就必须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省水利厅农水处专家袁秀琪说,2012年,我省启动了在新余、景德镇等地开展农村水环境整治试点工作,成效明显。

当年9月,省水科院的研究团队临危受命,攻克农村污水治理技术难关。该团队以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新农村为试点,采用“稳定塘+人工湿地+生态沟渠”的水环境处理模式对农村水环境进行收集和处理,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可喜的是,这种用于农村污水脱氮除磷的多级串、并联人工湿地系统,还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实用新型专利,也为全省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提供了较好的榜样和示范作用。

【1】 【2】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