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议人民币国际化:太快有风险 推动需谨慎

13.04.2014  14:09

一些学者12日在北京提醒说,人民币国际化有风险,推动需谨慎,不可操之过急。

所谓人民币国际化,即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中国境外流通,成为国际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

近期,人民币国际化浪潮汹涌。中国央行与德意志联邦银行、英格兰银行先后签署在法兰克福、伦敦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在促进人民币跨境交易、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迈出新步。随后,10日,“沪港通”试点正式启动,更被视为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大意义。

在12日举行的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以下简称SAIF)-金融时报中文网人民币国际化论坛上,SAIF金融EMBA项目主任钱军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企业和民众海外投资的需求日益强烈,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尽快推动。但这归根结底是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而不是为了推动而推动。

在学者们看来,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不可不先考虑清楚风险。

钱军提醒说,人民币国际化最大的风险在于资本的大进大出。

SAIF副院长朱宁指出,“开口子”之后,中国民众的钱可能大量流向海外,这或将对国内资本市场造成冲击。同时,人民币国际化后将带来更多套利机会,而在金融改革尚未完全到位之前,“创造任何套利机会都将使国际热钱争相涌入”。

事实上,正是因为有热钱通过虚报订单金额手段取道香港进入内地获益,2013年一季度内地与香港贸易总值同比一度激增71.2%。

朱宁补充说,如果开放太快,可能会对利率市场化改革造成干扰。

除存在风险外,“基础不牢”也是学者们建议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宜太快的理由。

SAIF实践教授汪滔表示,好的债券市场,浮动利率和开放的资本项目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完备而良好的市场体系,而这都需要时间去发展。

此前亦有分析人士指出,人民币国际化不仅要名义上成为国际货币,更重要的是成为被各国认可并信赖的储备货币。而与会学者认为,要建立这种信心同样非一日之功。(李晓喻)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