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平等之光,让我们相向而行

09.10.2015  11:17

平等观念,是照亮现代文明的一道亮光。然而,追求平等是件知易行难的事。前不久,南京一名环卫工人被狗咬伤,主人不仅没赔礼道歉,还一边殴打一边喊,“你就配扫地,你儿子也就配扫地”。如此等级观,在一些人身上仍有遗存。本期大家谈,从规则意识、发展机会、身份差异、换位思考等角度,探讨如何捍卫平等观念的问题。

  公正,是社会心态中最敏感的那根弦。近年来,全面依法治国在加快推进,尤其是对一批冤假错案的纠正,让全社会深切感受到了公正的力量。下期大家谈,欢迎大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哪些方面的进步积累了公正的信念,哪些方面的不公亟待解决,如何让制度顺着人心的方向不断完善?

  来稿请寄:[email protected]或传真至(010)65368684

  ——编  者 

  

  让规则压倒“关系”

  河南郑州  申国华

  前不久,某县从乡镇选拔部分优秀教师。消息一出,人们纷纷“找关系”。然而,县里在选拔规则上做了很多“防范”:从外地抽调面试官、临时抽签选考场、当场宣布成绩,各环节都实行“阳光操作”,让想歪点子的人找不到门路。

  现代社会,规则公平是一种普遍诉求。然而,一旦牵扯到自身利益时,许多人往往把“平等”二字忘到脑后,总想托人通融一下,找亲戚朋友照顾一点。一旦形成风气,原本不想找关系的人,也被迫四处求人,生怕处处被动。维护规则公平,不能只盯着办事规则,还必须看住那些能随意拨动砝码的人。

  规则公平是最重要的权利平等。想法子堵住漏洞,让规则压倒“关系”,全社会都需要补课。

  别损害机会均等

  山东泰安  桑胜高

  一位刚在城里买房的朋友说,由于当地初中给新生入学设置了“杠杠”,女儿上学可是犯了难。比如,要有在城市购房的证明,有县直或市直单位缴纳养老保险的证明等。如此规定,孩子在城里就近读初中的机会被卡住了。

  孩子入学难只是城乡发展机会不平等的一个缩影。农民进城务工,缩小了城里人和“乡下人”之间的经济差距,然而,他们在关乎代际公平的社会权利方面依然处于弱势,孩子入学、看病就医、社保养老等,都是愁事。有人感叹,机会好像摆在面前,却相隔千万里。

  当然,长期形成的社会格局和管理模式,改变起来并不容易。不过,少设门槛、多行方便,起码应该成为一项社会治理原则。

  以观念弥合鸿沟

  河南濮阳  梁星毯

  最近和同事外出,碰到一位正在收破烂的老人,衣衫褴褛,满手黑泥。许多行人经过老人身边时,纷纷掩鼻捂口,投去嫌弃的目光。老人时不时躲闪着路人,看上去有些尴尬。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人衣着越来越光鲜。但是,城市里还有一些体力劳动者和生活困难者,比如捡垃圾、扫马路、蹬三轮等工作的人,他们不仅从事着多数人不愿意干的脏活重活苦活,而且收入回报也很低,更没有获得应有的社会尊重。鄙夷体力劳动者的封建观念仍未消亡,还在新生的社会文明里游荡。

  人分三六九等的身份意识,是凝聚社会共识的一个障碍。某种程度上说,经济社会权利方面的鸿沟,还需要观念上的平等来弥合。唯有如此,才能以和谐促转型,真正实现包容性发展。

  “不均”也要换位看

  江苏扬州  钟  实

  表弟高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吃苦受累,常抱怨老板“太黑了”。前不久,他自己开了间汽车修理铺,天天算着成本过日子,请来的工人抱怨待遇低,工作不甚卖力,表弟也一肚子苦水。

  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诸多不均或不公现象。然而,有些问题是位势使然。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一旦角色转换,许多人的想法就会变样。比如,有人吐槽领导安排不公,自己当领导后却发现情况没那么简单。其实,许多矛盾是竞合关系,并非无法调节的利益冲突,学会换位思考就能找到出路。

  以理性的态度,学会区分和理解不同类型的不公平,在底线上达成更多共识,才能形成合力来应对“永远在路上”的公平问题。


 

  《 人民日报 》( 2015年10月08日 05 版)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