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校园办赛 期待双赢
4月24日下午,当清华大学物理系大四学生何嘉骥走到学校东大操场门前时,他本以为自己接下来的比赛会像前几年一样波澜不惊地进行下去。这一天是清华大学传统的“马约翰杯”田径运动会提前项目的比赛,这项赛事今年已经进行到了57届,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马杯”。何嘉骥的名字,出现在男子5000米乙组比赛的秩序册上,对于已经接近毕业的他来说,这天的比赛算得上是“谢幕战”,“最后一次参加‘马杯’,多少有些感伤。”
走进体育场之后,何嘉骥的感伤变成了惊讶,在5000米起点的不远处,他发现了一些“不速之客”:操场北侧,全运会冠军王宇、世锦赛前八选手张国伟正在参加男子跳高比赛;再往旁边的沙坑看,室内世锦赛上夺得男子跳远世界亚军的李金哲( 微博 )溅起的沙粒拍打在周围的观众身上。这是怎么回事?主席台两侧各挂着的一条“2014年中国田径跳跃项目精英赛”横幅回答了这个疑问。“把项群赛放在校园里和学校的田径运动会同场进行,这还是头一次。”国家体育总局田管中心副主任沈纯德说。
操场上忙碌的不只有运动员,还有担任解说的前世界大运会男子百米冠军 胡凯,昔日的“眼镜飞人”,如今已经是清华大学的团委老师。在这个下午,他完全有资格要“双份工资”,因为他不仅要解说全国跳跃精英赛4个项目的比赛,同一块场地上“马杯”的解说也马虎不得。两个比赛没有“主角”“配角”之分,双方的重要性也是旗鼓相当。当何嘉骥以及同组的选手跑过跳高场地的时候,正在冲击冠军的王宇也必须停下来给他们让路。而看台观众给予学生运动员的喝彩声,也丝毫不比全国冠军少。
“比赛放在校园内进行,一方面学生给选手加油,为选手比赛创造好的氛围;同时也能够为学校田径运动的开展起到促进作用”
这正是现场观战的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希望看到的场面。比赛期间,肖天也没有闲着,不仅要为跳跃精英赛的选手颁奖,还要为“马杯”5000米比赛鸣枪,“将跳跃项群赛放在校园中进行,是一个双赢的结果。”肖天说。何谓双赢?国家体育总局田管中心副主任冯树勇( 微博 博客 )给出了更详细的解释:“比赛放在校园内进行,一方面学生给选手加油,为选手比赛创造好的氛围;同时还能够为学校田径运动的开展起到促进作用。”
沈纯德也认为,在学校内比赛办赛成本低,同时学生能够和运动员近距离接触,有利于营造气氛,帮助运动员赛出好成绩。“下一步我们打算将比赛与校运会全面融合,放在周六、周日,这样能够来的学生观众就更多了。”
跳高的比赛接近尾声,为王宇加油助威的喊声更加高涨,这位第十二届全运会冠军,目前也是清华大学的学生,更是清华大学悠久田径传统的书写者之一。
为什么选择将比赛放在清华大学?“马约翰杯”和“第57届”几个大字,代表着一段历史和一个传统,世界上最高水平的田径世锦赛,到现在也不过是14届而已。冯树勇表示,清华大学悠久的田径传统正是其底蕴所在。
这样的田径传统,便是打造田径文化的基石。胡凯认为,校园在美国的教育体系下是竞技体育的发起者,校园也是中国群众体育基础最好的地方,应该起到更大的作用。“在校园大家更看重的是一种文化,就像在欧洲,很多看田径比赛的人并不都是去看明星的,他们愿意在周末坐在那里看一个挑战人类极限的项目,”胡凯说,“这次合作算是开了先河,这种尝试可能会成为未来田径发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