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民生观:“免费午餐”能吃多久?
原标题:“免费午餐”能吃多久?(民生·民声)
●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就是世上没有“免费午餐”。如果一个产业、一种产品是长期免费经营和提供的,将注定缺乏效率而走向衰败。同样,如果我们总是习惯于享受“免费午餐”,其结果要么是“午餐”越来越差,吃坏肚子;要么是“午餐”越来越少、忍饥挨饿
日前,因未经授权许可就任意转载其它媒体新闻作品,今日头条网站被国家版权局立案调查。紧接着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也以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向公众传播侵权作品为由,向快播网站送达了2.6亿元的天价罚单,网友们不禁惊呼:网上“免费午餐”就要结束了。
互联网在带给了人们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平台的同时,也培养了免费的惯性思维。因为“看得见、摸不着”,这里的一切似乎都该是免费的,正因为如此,很多人能接受一本印刷书几十元的价格,却不能接受电子书几元钱的收费。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显示,从2008年到2013年,我国国民的数字阅读接触率从24.5%上涨到了50.1%,但付费意愿却持续下降。2013年在接触过数字化阅读的国民中,仅38.7%的人表示能够接受付费下载,比2012年下降1.4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接触者总体能够接受一本电子书的平均价格为1.28元,比2012年的3.27元有大幅度下降。
吃惯了“免费午餐”,突然要开始付费播出、许可转载,无论网络经营者还是网民一时都很难适应,正因如此,有关部门的清理行动,在改善网络版权环境的同时,也招来一些非议。然而,仔细想一想,我们所津津乐道的网络“免费午餐”,真的能够长久地吃下去吗?在创作者遭受版权困扰、经营者缺乏合理回报的情况下,受损的终将是整个文化产业的未来。
据《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统计,2012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产值达1935亿元,但其中电子书和数字报刊只有57.73亿元,比例不足3%,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版权保护和商业收费模式支撑。
正如美国前总统林肯所说,知识产权制度是“为天才之火添上利益之油”。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打破了“免费午餐”模式,给予创作者充分的尊重和丰厚的报酬,带来了人类在科技创新、艺术创作、文化传播上突飞猛进的发展。今天,凭借世界上最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占据了世界90%以上的电脑屏幕,好莱坞的经典大片丰富了各国观众的荧屏,硅谷的高科技企业引领了全球信息技术发展方向。
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就是世上没有“免费午餐”。如果一个产业、一种产品是长期免费经营和提供的,它将注定缺乏效率而走向衰败。同样,如果我们总是习惯于享受“免费午餐”,其结果要么是“午餐”越来越差,吃坏肚子;要么是“午餐”越来越少、忍饥挨饿。
事实上,不仅是互联网领域,现实生活中“免费午餐”所暴露的弊端也比比皆是。地处西部的陕西神木县,曾因宣布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制度引来全国羡慕的目光。然而,就在这项“看上去很美”的制度实施不久,该县各大医院病房爆满,多年无钱医治的大病患者住院后不肯出院,导致后到的病人难以入院看病,一些诸如感冒之类的小病患者凭关系住进医院,很多重病患者要给医生送礼或靠关系才能看病,患者实际付出的成本远高于过去收费时。
当然,人类社会并非经济生活一个层面,“免费午餐”也绝非都是坏事,政府的公共服务、企业的慈善捐助、义工的辛勤劳动,都是与市场经济相辅相成的有益补充,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更高境界,但所有这些,应该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前提。唯有经营好了“收费午餐”,才有能力提供更多“免费午餐”。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