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最严水管理 三年大变样

17.12.2015  09:59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12月15日 第 04 版)

实施清水活水工程之后的扬州一景



  201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对水资源管理制度作出全面部署;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2015年,《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出台……3年多来,中央对水资源管理不断加码。那么,地方落实情况如何?近日,记者赴浙江、江苏两省进行了采访。

  ■ 治城先治水

  “唐子城护城河,千年一梦”。今年5月,江苏扬州唐子城护城河疏浚工程完工,引发不少关注。12月,记者来到唐子城护城河,这里已是处处绿树清水,步步生态景观。市民沿着河岸小道骑行,沿途或是茶园,或是苗木场;或在亲水栈道小憩,或到河心岛观景。

  唐子城护城河的变迁,展现了地方管理者理念的变化。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说,宁可少建几幢高楼大厦,也要加快清水活水工程建设。“治城先治水”,这是扬州城市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扬州通过沟通水系、引入活水,根除城市黑臭河道。截至今年8月底,扬州主城区已实现活水全覆盖。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探索因地制宜的治水之法。无论是诸如扬州的活水工程,还是许多地方正在尝试的市场机制融资,治水已经成为许多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十三五”规划建议也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

  ■ 节水促转型

  “水不用不都流到海里了吗?我们为什么要节水?”在浙江,一提到节水,经常有人这样问。对于这个问题,浙江省水利厅副厅长冯强的答案很明确:节水是为了环保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业界有一个公论:每使用1立方米的水,就会产生约0.7立方米的污水。因此,节水也就减少了污水排放。

  对于水资源管理与产业转型之间的关系,浙江有深刻体会。据估算,浙江长兴县蓄电池产业产值占全国的60%。通过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一批高耗水、低产出的小散企业加速淘汰或转型。企业数量由原来的225家锐减到15家,并全部集中入园。企业数量少了,但整体实力大为增强,昔日的环保重点监管区一下变身我国“绿色动力能源中心”。

  如今,严格水资源论证,并将其作为项目立项的前置条件,这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的做法。

  ■ 层层抓考核

  去年,浙江工业用水量55.69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33.07立方米,比2010年下降30.8%;目前,江苏120多所高校80%以上建成节水型高校,年可节水4800多万立方米……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最严水资源制度考核制度的推进。

  目前,浙江、江苏均已全面启动省、市、县三级考核。在考核方案制定和实施中,浙江在国家考核的4项指标基础上,增加了生活和工业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下降率、跨设区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考核情况、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等4项指标。

  江苏成立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联席会议,由省水利厅等10部门组成考核组对各市水资源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向各市政府通报。

  目前,最严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已从中央到地方层层落实。今年上半年,国务院9部门组成的考核工作组,对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新疆除外)进行了现场抽查,全面完成了去年度考核工作,考核结果已向社会公告。考核结果还将作为省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