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听懂“离不开我们”的呼声
两年前到基层调研,一位村民毫不客气地说:现在干部讲的,有一半我们听不懂;听懂的,一半他们不会做;会做的,一半没效果。听来让人汗颜,更发人深省。两年后,走在干净优美的村子里,村民说得最多的两句话是:作风变了,老传统回来了。
这一明显变化的背后,是教育实践活动激发的巨大推动力。仅从我所在的县来看,大批干部下基层结对联系群众,广泛收集各类群众诉求,解决了不少群众的烦难事。然而面对成效,群众有喜有忧。一位村民直截了当地说,要想想办法,怎么样能够长流水不断线,让他们像去年以来一样,始终“离不开我们”?
“水里可以没有鱼,但鱼儿却永远离不开水。”革命战争年代,离开了群众,党就没法生存。鱼水深情所喻义的,不是群众离不开干部,而是干部离不开群众。问题是,今天一些干部不但离开了群众,而且生活得很滋润。当干部离开了群众,各方面都不受影响,甚至日子过得很好,干部又如何去贴近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只有让干部离开群众就不那么舒坦、自在,甚至没法“生存”,“离不开群众”的要求才会内化为心灵的自觉。
一位基层干部进村驻户前,总感觉张不开口、迈不开腿,与群众说不了两句就卡壳,沉下去后却大为感慨“三个容易”:群众原来很容易接纳我们;群众其实很容易交流;在群众之中很容易找到作风上存在的问题。然而,这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要真正做到离不开群众,关键是走心。“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把群众当亲人,听到群众的声音,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内心里就有一种充实感;反之,内心里就空落落的,甚至有心慌的感觉。如此我们方能说,干部是真的离不开群众。
当年,焦裕禄翻淤压沙来自一座风沙搬不走的坟,压碱改良来自种田好手的反复摸索,与养牲口老农同住三天学会泡桐固沙。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不少干部带着问题虚心向群众求教,结果令他们大开眼界,从工作思路到解决办法,群众的招数真是多、办法真是好。无数事实表明,高手在民间,群众是老师。如果干部真正深入了群众、甘当小学生,在群众中总能找到思路和办法,群众就会成为干部的智慧源泉,干部怎么会离得开群众呢?
还应当看到,让干部离不开群众,刚性制度的驱动力也不可少。现在有的地方开始运用大数据思维,全面收集群众的诉求,并分门别类建立数据库,形成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回路”。同时设有督办,解决成效如何则由群众打分,干部任用又与此相挂钩。在这一刚性制度面前,不少干部发现,如果自己不与群众泡在一起,不倾力去解决问题,自己的日子不好过,不但升迁无望,还会经常被点名批评。在这一制度驱动下,“离不开群众”开始化为不少干部的自觉。
服务群众是干部的天职,因而从根本上说,群众就应成为干部事业的根基、幸福感的源泉。也只有这样,“离不开”才会达致一种水乳交融的境界,也才会不断释放出无穷的力量。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