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证难18人被问责,得谢媒体曝光?

12.07.2015  10:32

6月10日,央视《焦点访谈》报道女子胡某为将户口从昆明迁至成都,花了8个月时间办未婚证明的问题。报道播出后,云南省纪委近日通报处理情况,18名涉事工作人员、相关责任领导已被问责。(7月11日《华商报》)

政府工作人员一句话,群众就可能跑断腿;媒体曝光了,上面“高度重视”,领导一重视,还是那些事、那些人、那些制度,但办事效率一下子由“蜗牛”变“火箭”,原来不可缺少的材料,现在也可以不要了……这种似曾相识的拙劣游戏,与“媒体曝光——领导重视”解决问题的“喜剧”结局,因为见得太多,而觉得没有新意。

事实上,两年前,《焦点访谈》曾曝光过发生在河北武邑县的办事跑断腿的问题——北漂小伙办护照,每次到公安局总被告知“材料不全”,每次按要求备齐之后,工作人员总能发现“新问题”。结果返乡6次,多跑3000多公里。节目曝光后,当地市委书记、市长连夜赶赴武邑县……结果是,一干人员被处理。

舆论难免对此抱有困惑:一是,不上《焦点访谈》,领导们会“连夜赶赴”吗?二是,上不去《焦点访谈》或其他“访谈”的情况,谁来“重视”?那些因“媒体曝”问题被解决的当事人,是该感谢“访谈”呢,还是感谢“领导重视”?

当然感谢谁都不正常。正常的情况,应是制度发力,日常监管有作为。像这次,当地官方通报称,这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突出问题;可民众更想知道,为何反四风刚过,问题就反弹?因不正常的办证难问责相关责任人,又能否成为常态?通报还说,群众跑断腿,暴露相关单位存在严重不作为。但它反映的也是监管不作为,如果纪检监察、行政效能投诉系统是有效的,群众何至于舍近求远去找《焦点访谈》?

所以说,屡遭曝光的办证难,仅就事论事地问责具体部门、主管领导和责任人,并非最好的收尾方式,还应该伴以反思:该怎么畅通监督与投诉渠道,并将问责制度化。媒体监督毕竟不可能光顾到所有的地方,如果推动办证不难走上了“媒体曝”依赖,那其实也是对制度监督的讽刺。

□马涤明(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