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人”这一关键因素 “发展升级话开放”系列报道之二
全面扩大开放,事在人为。不把思想解放、敢于攻坚的人才用在大开放的“刀刃”上,缺乏吸引广大高素质专业人才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不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扩大开放的主动性、创造性,全面扩大开放就容易变成空话。
3月下旬,记者在全省开放型经济工作采访中,一个很重要的感受就是——能不能用好干部、有没有优秀的人才,成为检验各地实施大开放战略成效的“风向标”。
从“慧眼识兵”到“赛场试马”,用人导向激活开放“春水”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
在九江采访时,广大干部信心百倍、雄心勃勃的精气神,让人印象深刻。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重大项目如雨后春笋般萌芽、生长——2010年至2013年,九江实际利用外资、内资年均增幅分别保持在24%和30%以上,利用外资总量一直名列全省前茅,而内资总量占全省的比重由2010年的10%上升到2013年的12.3%。从项目引进的规模看,2013年,九江引进省外亿元以上项目达100个,这一指标同样高居全省第一。
作为赣北门户,九江开放型经济发展得好并不奇怪,可让人惊讶的是,近年来九江市连续获全省开放型经济综合考评第一,原因何在?一位园区基层干部一语破的:“谁招商干得好、推进项目快,谁就容易提拔。过去,十分力干不好五分的事;现在,五分力能干成十分的事。”
2011年以来,九江市、县两级商务部门共提拔重用了13名县处级干部,仅市商务局就提拔7人、重用3人、交流任职4人。
九江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经验有三点:一是把优势资源向招商集中,把优势‘兵力’安排在招商一线,做到‘慧眼识才’;其次是‘赛场试马’,在‘强工’、‘兴城’两大项目建设主战场识别干部,看其能否顾全大局、公道正派,勇于任事、敢于成事,能否跑项目、争资金、破难题、解难事,切实推进项目;最后是‘沙场选将’,把项目建设实绩作为衡量标尺,对业绩突出、德才兼备的干部予以提拔重用、表彰奖励。”
省商务厅负责人认为,在实干中选拔干部、以成绩衡量干部,让更多“能人”走上关键岗位,能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全面扩大开放,构筑各类人才成长的江西大舞台
得一人,可以盘活一个企业、壮大一个产业。
省商务厅副厅长刘文华认为,在新形势下,经济发展正迅速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对尚未根本改变欠发达基本省情的我省而言,推进大开放主战略,亟待由重在引资向引智、引技、引进管理经验等全面拓展。而其关键,在于得人。
江钨控股集团通过引进人才,使数控涂层刀片产业飞速壮大,是一个鲜明的个例。刘昌斌,从一个外来技术员,到成长为江钨硬质合金有限公司总经理,仅用了两三年时间。正是这短短时间内,江钨硬质合金有限公司生产出四大系列、2000多种型号的数控涂层刀片——这一象征技术水平的关键指标,超过了2005年启动刀片项目的厦钨集团;而年生产规模逾300万片,冲到了株洲硬质合金集团的身后;产品质量上,足以和日、韩等国一流企业媲美。依靠人才,江西钨工业在走过百年后,在这一产业的高端领域抢得了一席之地。
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省人才“孔雀东南飞”的势头得到遏制。2006年,我省人才进出比为1∶1,首次持平。不过,省社科院专家指出,作为欠发达省份,江西人才尤其是各领域中足以领军的高层次人才依然缺乏,尤其是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金融、电子商务等领域,人才缺乏的现象尤其突出。
强化人才支撑,奋起实干兴赣之志
今年2月28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扩大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升级的意见》,《意见》第28条指出:全面扩大开放,需要“强化人才和技术支撑”。
《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提高科技协同创新能力,研究制定培养和吸引人才的政策,引导我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合作,培养国际贸易和经营人才;突出引智引技和创新驱动,建设一批院士工作站、技术研究院、科技产业园等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吸引各类高端人才来赣兼职,进行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促进人才向基地、园区和企业汇聚;鼓励地方和企业建设重点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交易中心等,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推动省内高等院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设置与本地产业发展相衔接的专业,与企业开展订单、定向型培训,为企业提供各类熟练技术人才。
这些举措,涵盖了人才引进、培养以及平台建设等各个方面。如何将《意见》精神落实到位,是对各地及有关部门发展能力的考验。
专家指出,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大都有一个通病,即“醒得早、起得晚、走得慢”。尤其对于我省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来说,在“醒”得已不算早的情况下,更当奋起实干兴赣之志,加快落实《意见》,为我省全面扩大开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本报记者 何宝庆 张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