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初:再提坚守18亿亩耕地传递的积极信号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京举行。会议指出,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12月25日《新京报》)
我国首次提出耕地保有量的约束性指标是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要求到2010年保持在18亿亩,这也就是18亿亩红线的由来。国务院2007年提出,“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18亿亩这条红线,坚决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如今,再提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有着现实意义,传递出了积极信号。
一则,保护耕地是一项基本国策,不可动摇。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粮食生产的第一资源就是耕地。只有守住了18亿亩的耕地红线,才会为粮食安全提供基本的保障。作为人口大国的我国,吃饭问题永远是头等大事,不可偏废,不能有任何闪失。再提坚守18亿亩耕地,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哪怕是城镇化建设对用地需求增加,18亿亩耕地红线仍是不可触碰的。所以,那些想打耕地主意的人,还是请死了那条心吧。
二则,耕地的安全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有些专家早年就开始担忧18亿亩耕地的红线已经失守,只是苦于没有确凿的证据予以证明。尽管从媒体的报道来看,从2009年到2012年我国都保住了18万亿亩耕地的红线。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不少城市的扩张扩容,占用耕地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更有甚者,违规用地情况仍然严重存在。2013年1月22日,中国国土资源部通报了2012年国土资源领域违法形势及查处情况:尽管违法用地呈下降态势,但仍发现2012年违法用地行为6.2万件,涉及土地面积48.0万亩。危机值得警惕。为了饭碗安全,我们真要摸清家底,耕地数量切不可有水份,容不得丝毫弄虚作假,更容不得随意违法毁损占用。
三则,守住耕地18亿亩红线要形成共识。耕地红线不是局部利益,而是国家利益,必须全国一盘棋,通盘考虑,切莫只顾局部利益而将保护耕地之责推给他人。在工业化与城镇化建设的大势之下,耕地保护红线必须始终高悬;18亿亩耕地唯有全国共同坚守,才能牢不可破。
四则,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仅是耕地数量上的保有量,更应该保证耕地的使用,能发挥实际的效用。眼下,不少地方的农村出了现空村化、老龄化,农村里只有603861(老人妇女儿童)人员现象普遍,劳动力不足而导致抛荒也时有出现。这一方面,亟需加强土地流转,让农业生产也能走上集约、机械化经营之路;另一方面,农村呼唤部分年轻人回归创业,唤回农村的生机与活力。这背后,需要市场主导资源的配置,同时也亟待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乡村,让种田也能赚到钱,当农民也能过上幸福的日子,有个美好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