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拟法庭”看基层协商民主

02.09.2015  04:25

  ●刘悦

  在瑞金市壬田镇洗心村,提起“模拟法庭”,干部群众无不翘起大拇指,这里不仅是群众矛盾纠纷调解的会议室,也成了村民说理的好地方,更是农民普法的生动课堂、除陋习扬新风的好场所,大大推进了农村民主法治建设。

  洗心村“模拟法庭”由1名首席调解员、2名专职调解员和若干名义务调解员构成。首席调解员由村治调主任担任,专职调解员从本村懂法律、懂政策,公道正派,热心于做调解工作的村民中选聘,义务调解员主要从本村德高望重的“五老”人员中选聘。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今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群众最有智慧、最有力量,群众的实践最丰富、最生动,“模拟法庭”这一通过群众来做群众工作的新方法,化解了大量复杂疑难矛盾纠纷,可以说是基层协商的成功探索和实践。

  第一,机制灵活。在广大农村同村、族姓之间难免有各类“家长里短”,这类纠纷不一定上纲上线,但长期悬而未决,必然引发社会矛盾。运用“模拟法庭”在情理和法理之间找到平衡,调解民间矛盾纠纷,既能化解矛盾,调处纠纷,又不伤邻里和气。相互沟通、对话危机、形成共识、解决问题,较好地诠释了协商的本质。

  第二,平等参与。“模拟法庭”参与的人员都是乡里乡亲,主掌审议的“裁判”享有声望,大家彼此之间知根知底,评事说理起来没有隔阂,谈起问题单刀直入,相互提意见不必遮遮掩掩。实行“模拟法庭”,引导了群众“有话庭上说,有理庭上辩,有证庭上举”,有效地培养了群众的法律意识,为解决问题凝聚了各方共识,为处理矛盾提供了缓冲空间。平等、公平、宽松、包容的协商文化、协商精神得到了较好地演绎。

  第三,专注问题。“模拟法庭”协商的议题可以说是典型的“一事一议”,所涉及的矛盾隐患非常实在,事件双方解决的意愿比较强烈。可见,群众利益无小事,只要是协商群众利益攸关的问题,就有协商存在的现实必要和巨大价值。

  第四,规范有序。“模拟法庭”在人员配备上既注重“德”,又选择“专”,从而保证了协商的形式得到群众的充分参与和广泛认可。在操作上,“模拟法庭”分实地调查、确定调解日期、“庭审”调查、“合议”调解、宣布调解结果、立卷归档等一套完整的程序,可以说协商贯穿于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这里的协商既有“面对面”,也有“背靠背”。“面对面”体现态度和责任,强调过程公平公开;“背靠背”讲求方法和内容,侧重于结果威严正义。通过畅通渠道、健全机制,不断推动了基层协商民主更加规范、有序开展。(作者单位:瑞金市壬田镇人民政府)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