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佳”到“生态+”

04.09.2020  09:17

  本报记者 陈化先 实习生 陈冉浩

  初秋时节,记者走进莲花县万亩荷花博览园,清晨的露珠镶嵌在连绵的荷叶上,奏起舒爽的江南水乡交响曲。不远处,莲农时而采莲,时而张罗着销售新鲜莲子、莲花茶等农产品。

  从2007年以来,莲花县持续呵护绿色生态金字招牌,以生态创建为抓手,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布局生态空间,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先后获江西省首届十佳绿色生态县、江西省首批省级生态县、首届江西生态文明建设十佳县等荣誉,去年更是荣获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在此基础上,该县深入推进“生态+”现代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让生态环境绿起来、老百姓富起来、产业强起来。

  生态环境绿起来

  在良坊镇田心村,伫立村头眺望,只见天空湛蓝,绿水青山,小桥人家,沿着小溪两旁而建的玉溪民俗园、非遗文化工艺街、农耕文化园、四季花海园等,宛若一幅浑然天成的田园山水图。

  早年,田心村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河滩遍布垃圾,河水浑浊夹杂着腥味。为了改变这一面貌,2015年,田心村在莲花县积极创建首个省级水生态文明示范村,从清理河道到农村垃圾分类,从人居环境整治到城乡清洁工程,田心村变绿了,更变美了。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莲花在打造300余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点的基础上,全县一盘棋,打出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组合拳。

  莲花将县内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划入生态空间保护红线范围,常年实施全域封山育林;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党政部门实绩考核内容,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和生态治理纳入党政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行破坏生态环境责任终身追究制;多部门联合开展行动,淘汰10吨以下燃煤锅炉、整治266家餐饮油烟;完成生活污水处理厂、13个乡镇污水处理站等建设改造,从源头斩断污染源;全县关停整改畜禽养殖场170余家……

  截至今年6月底,莲花PM2.5浓度为2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5%,平均浓度达国家二级标准。全县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劣V类水断面比例为0。

  百姓口袋鼓起来

  8月12日清晨,六市乡海潭村谢飞夫妇为双残的父母做完早餐后,就匆匆去果园采摘蜜梨,一忙就是一整天。

  谢飞家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从2015年起,谢飞尝试种植果树,驻村干部得知后,立即帮他申请了无息贷款5万元,并成立秦王台农业种植合作社,果园从10亩不到发展到现在的西瓜80余亩、蜜梨50余亩、水蜜桃10余亩。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更是经济财富,不能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谢飞笑着说。

  罗霄山区、武陵山区等11个连片特困地区的莲花百姓要想富,生态是一道不能绕开的考题。为此,莲花推出一批生态扶贫政策:发展100平方米及以上的蔬菜大棚,种植水稻、油菜、红薯、中药材等10亩及以上,新扩或低产茶园改造10亩及以上,平均每户一次性补助20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油茶产业,免费提供良种油茶苗木,同时每亩免费提供有机肥料100公斤……

  如今,莲花打造万亩油菜、万亩果业、万亩有机稻、万亩油茶、万亩中药材等生态扶贫产业基地,形成了大米、栀子花、柚子、莲子、木耳、百合等生态扶贫产业。据不完全统计,3年来,该县6500余户从事绿色种养的贫困户每年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5922户贫困户通过光伏发电每年户均增收3000多元,120个建制村配备了光伏发电项目,每村获得5.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一举摘下了“空壳村”帽子。

  生态产业强起来

  “我们这有机大米品种多达12个,价格从每公斤68元至300多元不等,目前为1.7万户家庭直供,有机大米不愁销路。”江西吉内得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杨其掌指着高洲乡高滩村广阔的田野说,公司从2017年扎根高山,看中的就是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如今,吉内得公司的生态水稻发展到4.1万亩,在此基础上,正打造集农耕文化、富硒地质博物馆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

  这是莲花打造“生态+”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莲花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叠加,一批特色农产品享誉全国,莲花有机大米年产4吨,莲子年产量达650万公斤,油菜、油茶等油料种植面积达20万亩。

  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莲花推出“生态+”旅游。以全域旅游为龙头,荷花小镇、红色培训小镇等特色小镇与44个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竞相开花结果。去年,莲花旅游人次达600万,旅游收入超57亿元。

  同时,莲花以生态文明理念谋划工业发展,打造“生态+”工业,重点发展空压机、电子信息等新兴环保产业集群,严格实行“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环保一票否决”制。目前,莲花县共引进螺杆式压缩机、永磁变频压缩机、双螺杆无油式压缩机等空压机产业集群项目25个,总投资达82.8亿元。

 



贫困户种田上班两不误
  本报上高讯(记者陈璋 通讯员黄镇)“老徐,中国江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