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量”到“质”带来的喜悦

20.01.2017  10:33

  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全省畜牧业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满足“”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的需求转变,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给消费者带来了一连串喜悦:

  畜产品抽检合格率始终处于全国前列,全省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兽药抽检合格率94%,饲料抽检合格率98%,兽药残留抽检合格率100%,生鲜乳样品抽检合格率100%。近两年,全省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得到了农业部的肯定。

   调好调顺调优畜牧业结构,把增加绿色优质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

  省畜牧兽医局局长吴国昌说:“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增加绿色优质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把畜牧业结构调好调顺调优,促进畜牧业生产由以数量为主转向数量安全质量并重,更加注重效益,注重市场导向,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

  市场需求是调好调顺调优的导航灯。全省畜牧业部门走“巩固提升生猪产业,做大做强家禽产业,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畜禽养殖”新路,各地充分利用“三草”(草山、草坡、草洲)资源和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开发优质绿色畜产品,畜禽规模养殖水平进一步提升,满足了多层次、高质量、个性化需求。去年,肉类结构比重进一步优化,牛羊肉产量年均增长速度达到5%,牛羊肉和禽肉所占肉类总产比重持续上升,与2010年相比,提高了1个百分点,猪肉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同时,各地倾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优化经营结构。去年,全省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68%,提高8个百分点;出栏万羽以上肉禽规模养殖比重达63%,提高4个百分点;存栏2000羽以上蛋禽规模养殖比重达68%,提高7个百分点。

  身居先发,砥砺调好调顺调优畜牧业结构,推动了我省优质特色畜产品走俏市场。去年,我省供沪活猪居全国第一位,供港生猪居全国第二位。土鸡蛋、土猪肉、土蜂蜜等土特畜产品消费悄然兴起。

   发展健康畜牧业产业,确保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安心

  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要全面发展健康畜牧业产业,确保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安心,培育畜牧业发展新功能。

  高安市交出了一份好答卷。在该市日处理能力10吨的大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中心,市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从源头上彻底堵住病死猪肉类流入市场、进入百姓餐桌,该市与深圳朗坤环保有限公司采用BOT模式,投资5000万元兴建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中心。同时,全市建立了完善的“收集运输、贮藏冷链、消毒灭源、化制灭菌、油水分离、残渣回收、废气收集、污水达标”运行体系,实现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和监管全链条覆盖。

  围绕抓好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我省落实畜禽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项目资金1.4亿元,打造“畜禽净场”。去年,全省新增部省市三级标准化示范场87家,其中部级示范场19家,总数达到631家。目前,全省超过三分之二的养殖场户开展了标准化改造,全省76%的生猪规模养殖场开展了标准化改造,配套建设了粪污处理设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0%,年减排COD140万吨。一年多来,随着畜禽清洁生产行动的展开,全省有83个县(市、区)完成了禁养区划定并绘制地理标注图,稳步推进禁养区拆迁、关停、转产,全省拆迁养猪场户1.3余户,退养生猪180余万头。

  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狠抓畜产品安全。全省建立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扶持、技术示范、督促指导,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体系建设。同时,全面推行官方兽医监督巡查制度,加强对养殖场、屠宰场等生产经营场所的巡查监管,落实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加大饲料、兽药、检疫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无证屠宰、违禁添加投入品等违法行为,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骤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