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生命嵌入警徽
有诗人说过,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并不取决于其走过的长度,而在于踏出的宽度。
虽然生命永远定格在26岁,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民警,但他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折射出庄严警徽的熠熠光彩,诠释出无悔人生的永恒价值。
他,就是瑞昌市公安局南义派出所民警朱冬冬。
1月24日凌晨5时许,在执行公务中,突发意外,朱冬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一天,正是他从警的第100天,离他订婚日子也只有8天……
最后21小时——
他一直没放下手中的工作,留给母亲的最后一个电话是:我现在正忙,婚事等我春节回家再说。
回想着朱冬冬最后21小时认真工作的情景,同事徐美龙甚至有这样一种错觉: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推动着朱冬冬不自觉地完成他人生的告别仪式。
1月23日,像往常一样,朱冬冬早早起床,洗漱、用餐、打扫办公室,然后投入到一天忙碌的工作中。按照既定的安排,这天朱冬冬、徐美龙要完成辖区内20家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检查,这也是春节前农村派出所一项重点工作。
8点刚过,两名民警带好相关资料,依次前往各单位检查。南义镇是瑞昌市第二大乡镇,地域较宽,跑完这20家单位还真不是易事。每到一处,他们认真检查各处灭火器是否完好、消防通道是否畅通等情况,并嘱咐相关责任人注意节日期间生产生活安全。整个检查活动持续到下午4点10分。
回到所里,刚喝下一杯水,报警电话响起——辖区前进村大屋余组两户村民因邻里纠纷引发争斗,请求出警。所里的5名民警闻讯全部赶往事发地点,因现场嘈杂,便将6名当事人带到派出所询问做笔录。虽是一名年轻民警,朱冬冬和另一名同事陈瑾作为当晚的办案民警,询问笔录直到次日凌晨1点多钟才结束,并对3名不服从调解的当事人依法作出行政拘留处罚。在此期间,朱冬冬忘记了吃晚饭,母亲打电话询问即将来临的订婚事项,他匆匆回答“我现在正忙,婚事等我春节回家再说”,便挂断了电话。
24日凌晨2时许,朱冬冬和同事们又马不停蹄地驱车50多公里,将6名当事人送往市区市拘留所。就在返回派出所途中,悲剧发生了,由于过度疲劳,朱冬冬驾驶的警车驶出水泥路面,撞在一棵大树上,同车两名协警重伤,而朱冬冬再也未能醒来。
出事的这一天,远在九江的母亲正忙着准备一家人的小年饭。按照惯例,母亲总会为不能到场的子女预留一副碗筷,而这一次,大儿子朱冬冬再也回不来了,因为他永远地留在了自己深爱着的那个岗位、那片土地。
从警100天——
他用实际行动为警徽增光添彩,报到的第一天他就主动请缨:我有基层工作经验,我想到农村所去。
虽然从警时间只有100天,朱冬冬却留给了人们深深的印象。县公安局政委田贤平还清晰地记得,2013年10月16日新民警报到第一天,长相精瘦而又成熟稳健的朱冬冬敲门进了他的办公室,谈话中朱冬冬主动提出,自己有着“三支一扶”当村官的基层工作经历,很想到最边远的农村派出所工作。这一点,着实让田政委有些感动,“现在很多年轻人怕吃苦,都愿意留在城区工作。朱冬冬是他们这批新民警中唯一一个主动要求下基层工作的”。
同样印象深刻的,还有南义派出所副所长王学:朱冬冬分配到派出所的第二天清晨,就主动把所内外的卫生打扫一遍;不出一周时间,他就开始尝试接手所里的内勤事务,并上手地很快。为了方便出警,朱冬冬值班时还将接警分机电话24小时放至自己的衣服口袋中,“村民有疑事难事打电话过来,我们可以做到第一时间出警。”王所长说。
“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内勤事务千头万绪,需要的是足够的悟性和耐性,仅仅一个月时间,肯学爱钻的朱冬冬已经有能力独自担当。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朱冬冬还经常协助同事处理外勤事务,成功调处多起民事纠纷,并破获数起重要案件。
新福村村民周庆奎清楚地记得,因为自家耕牛丢失,他差点同邻村人闹起了矛盾,多亏了朱冬冬警官的及时帮助。那是去年12月的一天,老周家的耕牛不见了,他怀疑是邻村某人盗走,当即报警。经过对现场的仔细勘查,朱冬冬发现栓牛的木桩也不见了,很可能是牛自行走失,于是发动多名村民冒雨帮老周寻找,终于在数里之外的山上找到了耕牛。每每提起这件事,老周对朱冬冬赞不绝口。
积善为民,除恶务尽。南义镇地处三县交界处,治安形势较为复杂。去年12月底,镇上发生多起蒙面持刀入室抢劫案。案件侦办中,本来从事内务工作的朱冬冬主动参与案件侦破。案件办理中,他提出了大胆的设想,“可以从嫌疑人驾驶的面包车入手调查”。事实证明,这一判断非常奏效,案件得以顺利侦破。在对2名犯罪嫌疑人实施抓捕行动时,为避免打草惊蛇,朱冬冬主动提出驾驶自己的私家车前往嫌疑人住处附近蹲守,最终与同事一道将犯罪嫌疑人成功抓获,破获这起系列蒙面持刀入室抢劫案,成功打掉一恶势力犯罪团伙,成为九江市“百日治安整治专项行动”中破获的首个案例。
永远的26岁——
思念他的,除了母亲、未婚妻、同事和村民,还有4岁的侄女子辰:最疼我的大伯,再也醒不过来了。
“佑其祥泰家园,正气清风荡忠魂;护我昌隆国运,忠心竭智归秋土。”1月26日,年轻的英魂归葬之日,瑞昌市200余名公安民警参加了朱冬冬遗体告别仪式。献花圈、脱帽、默哀……除了家属的恸哭声,还有民警的啜泣声。
“最疼我的大伯睡着了,再也醒不过来了。”面对着朱冬冬的遗像,4岁的小侄女子辰抽泣着说道。朱冬冬原籍湖北黄梅,幼时和姐弟跟随父母来到九江市区,一家人靠经营小本生意维持生计。朱冬冬11岁时,父亲因车祸去世,从那以后,身为长子的他有了更多的担当。依靠自己的努力,他考上了大学,并在大四时通过“三支一扶”考试,分配到修水县偏远的西港镇工作。
朱冬冬的姐姐早已出嫁,弟弟长年患病,弟媳弃家而去,照顾年幼侄女,担当家庭重担,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在修水工作休假期间,朱冬冬为侄女换洗尿片、添衣擦澡,精心地照顾着出生不久的小侄女。即便这样,朱冬冬并没有影响到工作,除做好镇里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外,他还积极参与镇政府中心工作,深受当地群众和乡镇干部的好评。在此期间,他实现了自己的一大夙愿——成功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然而,年轻的朱冬冬心里埋藏着另一个愿望——当警察。“三支一扶”期满,通过公务员考试,他实现了自己的警察梦,一头扎进新的工作岗位。回家探亲时,外婆和母亲总是抱怨他回家的次数少,他往往难过许久后嚅嚅地解释说:“家里的事固然重要,但那些村民更需要我们。”谁能想到,就在他和一位美丽的修水姑娘订婚前夕,竟然就此撒手而去,留给心上人一个永远等不到的等待。
他曾在QQ中这样写道:工作是美丽的,警察是神圣的,为了美丽而神圣的事业,我将倾其所有、梦寐以求!
或许,这名永远青春的优秀民警要践行更重大的承诺,以致于他匆匆地离开我们,去实现自己未竟的事业梦。
或许,这名曾向党旗和警徽许诺过的年轻民警,的确太需要休息了,他倒在了工作过的这片土地上。除了熟悉他的战友和村民们,含泪致哀的还有巍巍的青山、清清的瀼水。 (熊安群 费伦锋 彭纪辉)
供稿:瑞昌县委宣传部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