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彪:摒弃“奇葩年俗”正当其时
农历二月初二,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很多家长会领着孩子去理发,希望有个好兆头。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老习俗逐渐被年轻人摒弃,不少年轻人不再在意“正月里不理发,理发死舅舅”的说法和讲究,正月里理发店内的顾客也相当多。(3月1日《城市晚报》)
源于农耕时代的中国年俗,是老祖宗创立并流传下来的过年行事方式。这些年俗里有积极的一面,比如写春联、贴门神、包饺子、舞狮子等,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气氛,传递着春节的温情与喜庆。但不可否认的是,诸如出嫁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除夕、大年初一不能洗澡和扫地、女人不能上桌吃饭、正月理发死舅舅等“奇葩年俗”,已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应当坚决摒弃了。
网友之所以将一些不合适宜的年俗冠以“奇葩”之名,其背后无不隐含着一些消极的、封建的思想残余。正如“出嫁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除夕”,据说是看了娘家的灯,会把娘家的旺火带走;“女人不能上桌吃饭”,是“男主外女主内”时代的遗俗,与中国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有关;“大年初一不能洗澡和扫地”,是担心将“好运”和“财富”冲掉;而“正月理发死舅舅”,古人原话是正月理发“思旧”,本是一吉祥寓意,后误传为“死舅”了。在人人讲平等、讲法治、讲科学的今天,其影响所及,不仅束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更是莫名地给他人的生活添了堵。
年俗作为一种文化需要传承,否则传统的东西就会逐渐消逝。但是,当某种年俗蜕变为“恶俗”时,就应与时俱进,破旧立新。事实上,一些传统年俗正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比如不少年轻人已不再在意“正月理发死舅舅”、“出嫁女儿不能在娘家过除夕”的说法和讲究了,“女人吃饭不上桌”也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正趋于淡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年俗改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冯骥才说,一些民俗不可能全部人为保留下来,但年俗与每个人都有关,与我们民族亲和力凝聚力关联更大。因此,在全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背景下,应坚决摒弃和淘汰那些陈旧、过时、愚昧的“奇葩年俗”,不断推出具有新观念、新价值、新风尚的新年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