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纵论“改革进行时”:司法改革追求公正
■1980年12月16日,陈云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说:“改革固然要靠一定的理论研究、经济统计和经济预测,更重要的还是要从试点着手,随时总结经验,也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邓小平表示完全同意陈云的意见,认为这是“我们今后长期的指导方针”。
■2012年12月31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
“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距今仅100多天,多个领域的改革已然开动。
推进反腐、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废止劳动教养制度……据不完全统计,60项改革任务,至少有31项已启动。今年还有哪些领域需要大胆尝试、攻坚克难?代表委员们充满期待。
经济改革:快马加鞭啃“硬骨头”
2月15日,国务院再次取消和下放64项行政审批事项和18个子项。至此,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近400项。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代表持续关注着改革进程:“今年是改革年,改革的面很广,我认为应当找到两个突破口:一是继续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二是财税体制改革;前者是关键,今年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进度。”
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委员看来,今年中国经济仍将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突出表现在两大“化解”任务: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化解一些重要行业严重的产能过剩。
“应对之策是把深化改革和稳定增长结合起来。以深化改革,释放内需潜力和市场活力来推动稳定增长;以稳定增长,为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刘树成委员认为,这其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深化改革和稳定增长相结合的重要抓手。
改革进入深水区,容易改的改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利率市场化将使银行业竞争更加激烈,部分中小银行有可能破产倒闭。而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重要的风险补偿机制,可以有效保护储户的存款安全,是实现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前提。”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委员建议,要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并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存款保险制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释放出加快我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信号。“未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实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农村宅基地改革以及相应的农村住房财产的抵押、转让,小产权房和城中村等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清晰的判别标准。”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代表指出。
民生改革:让老百姓马上得实惠
马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国家宣布启动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并轨”。这项惠及数亿农民的重大改革,被不少人视为“马上改革”“马上得实惠”的典范,广受好评。
这只是民生改革的一个片段,代表委员们还关注着医疗、教育、收入分配等改革即将有哪些新动作?百姓将通过这些改革得到哪些实惠?
从事多年医药工作的冯丹龙委员说:“三中全会提出,要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希望这方面的改革尽快开展起来。”
探索统考减少科目,高考打破“一考定终身”,很快就将从纸面走向现实。“高考改革方案很可能在今年上半年公布,这是牵一发动全局的重大改革。”内蒙古自治区集宁一中校长李一飞代表表示。
在收入分配改革上,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蒋洪委员认为,打破垄断的力度要更大,还要通过减税、减费,让企业有更多的钱去增加员工的收入,让老百姓的口袋真正鼓起来。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委员则提出,在“提低、扩中、限高”的原则下,中心点还是要“扩中”,应把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作为调节利益关系和收入分配的一个重点,让中等收入群体在8到10年内实现倍增,使我国形成橄榄形的分配利益格局。
司法改革:追求公正无穷期
2013年12月28日,随着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在我国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劳教制度正式宣告终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三中全会就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等作了部署。
“如何让百姓在个案中感受到公平正义,2014年的司法改革需要向行政化开刀,破除地方化藩篱,让审判流程更加公开,减刑、假释、保外就医规范有序,减少权力自由裁量,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以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北京市天达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大进代表说。
“这一轮司法改革有几个特点:一是着眼长远、着眼司法规律,体现出很强的系统性、计划性;二是涉及许多体制机制的深层次问题,体现了改革勇气和担当精神;三是改革部署在全社会有广泛共识,充分体现法治精神和法治思维。”北京市高级法院院长慕平代表说。
司法的公正、廉洁和高效,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司法队伍。建立和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是新一轮司法改革的重头戏。“所谓分类管理,就是将司法机关内部的各种人员,按其性质和职能分为司法人员、司法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等等,各种人员按不同的标准招录、使用、晋升,并提供相应的有差别的待遇及其各类保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汤维建委员表示。(本报记者 殷 泓 温 源 王逸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