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解读:中国“经济地图”将纲举目张
(锐话题·报告中的地理学之一)
中国“经济地图”将纲举目张——代表委员解读报告中的“区域经济地理学”
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中国网事”记者杨金志 岳德亮 杨玉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带作为推动发展的战略支撑。一些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表示,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带,将打造区域发展的“升级版”,令中国的“经济地图”纲举目张,对未来影响深远。
长江经济带:巨龙昂首,全身舞动
“报告描绘出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升级版’的蓝图。”全国人大代表、经济学家张兆安表示,报告一方面提出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东部转型升级、帮扶“老少边穷”地区等既定的战略方针,同时又提出要谋划区域经济发展新棋局,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推进梯度发展。
张兆安对报告中提及的长江经济带尤为看重。“摊开中国地图可以看到,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至关重要的一条经济带就是依托‘黄金水道’的长江经济带。它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起始,途经以皖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为主体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直抵长江上游的成渝经济区。几个城市圈,连成一条带,区域经济发展将呈乘数级提升。沪汉蓉客运专线将来开通运营后,‘黄金水道’与高速铁路将成为长江经济带的‘虎之两翼’。”
此外,陇海、京广和京九等以铁路连接的经济带,也将迎来新一轮整合与发展。“几纵几横的经济带成型后,中国的‘经济地图’将纲举目张,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中国经济将迎来全新格局,更上一个台阶。”
一些代表委员表示,可以预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通过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带,可以形成一批产业完整、经济联动作用明显、消费带动强的区域经济共同体。“有的地方区位优势好,有的金融环境优,有的物流条件得天独厚,合作肯定多赢。”全国政协委员、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说。
三大区域协同:“火车头”要跑在前列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深化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
“三大经济区是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理应在区域协作中跑在前列。”全国政协委员牛有成说,比如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京津冀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相连相近,决定了区域协同发展具有良好基础。而且京津冀三省市各有优势,可以形成互补。
“与此同时,我们建立了‘增长极’,但是不能‘增长急’,而要‘增长集’。”牛有成建议,应从国家层面做好顶层设计,积极培育市场运作机制,研究做好政策支撑。
区域经济发展,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奉化市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说:“近段时间以来,国家已经启动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令人欣慰。区域经济带的发展,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兼顾落实改革举措,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拉动内需增长,协调生态保护。”傅企平说。
代表委员认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必须要靠改革推动,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还要坚决摒弃“画地为牢”“关门过小日子”的过时思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现在区域发展战略与过去不同。“以往搞个特区开发区,要给政策,现在不应再是这样。我国经济已经走到必须全国统一布局,必须是区域战略服务全国全局的大战略,在统一布局下考虑区域发展。”
迟福林认为,统一布局下,要允许地方更多灵活性,在制度创新上有些创新。“我们正面临新一轮结构性调整,整个区域布局必须与结构调整相适应。怎么能在统一布局下,既符合布局,又各具特色?这是问题,需要在国家规划布局下,发挥各具特色的与发展方式相适应的新一轮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祐康集团董事长戴天荣说:“创新、融合,将是这些区域联动发展的主题,这就要求身在‘带’中的成员能够打破传统地方保护主义思维,立足全局发展的角度,采长补短,整合资源,实现互惠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