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以包容的态度看待“女欲还母制止”

03.07.2015  13:13

  青岛的杨女士,最近乘坐公交车时给一对母女好心让座,却怎么也没想到,就是这一次的让座经历,让她很受伤。原来,因为自己的粗心,让座时丢失了手机,不料公交监控视频显示,原来手机为接受让座的那对母女所捡,更让人心寒的是,小女孩欲还手机却被母亲制止。(7月1日新华网)

  “”出寒心,的确不是一个社会应有的表情。但为何屡屡上演,本身说明需要加强引导,为此“疗伤”,扭转这一现象,得有一个过程,尚需一些时日。

  难道不是吗?正所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我们期盼人人路不拾遗、拾金不昧,期盼处处都有真善美,但只不过是一种美好愿望,一座城市的奋斗目标而已。事实上,因人与人之间素质的差异,每每上演的又岂止“”出寒心,我们还可以列举出扶人“”出寒心、劝架“”出寒心、救人“”出寒心……凡此种种,我们虽然极不情愿目睹,但总是以事实客观存在。

  难道因为寒心,就要让善心、爱心止步,从此不让、不扶、不救?显然这不是智者所为。恰恰“寒心现象”倒逼一座城市抓市民素质提升一直“在路上”,提醒唯有坚持不懈,不遗余力,一抓到底,“寒心现象”才能得到改变。不惧“寒心”,容得下“寒心”,任何一座城市都应该有此气度和风度。

  回归到青岛“女孩欲还母制止”这一事情本身,公众没有心理准备面对“”出寒心可以理解,但有关方面得有心理准备,得有应对措施,比如按照视频线索寻找到那对母女,帮让座者找回手机,同时因人施教,开展针对性的素质教育,总之要通过努力让心寒者心不寒。广大市民要站在善意的立场看待事情本身,多宽容,少指责,以人本情怀帮助这对母女迷途知返。

  按理说,今天之手机谁谁都有,早已结束昔日“高攀不起”的神话,可以说人们早就不再为手机所动,为何这位母亲不让小女孩归还手机?有没有什么隐情?还有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文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在媒体上公布“女孩欲还母制止”的视频又妥不妥?这些问题值得关注,更值得深思。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包容”成为每一座城市竞争“软实力”甚至“名片”的今天,容得下“女孩欲还母制止”应该不难,毕竟文明进步如同城市发展一样,需要多多海涵,多多包容,这个理相信谁都懂的。兴许,绝对有可能,在包容和善意的感召下,拿手机的这位母亲很快醒悟,于是急匆匆赶往归还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