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全力拼抢“双11”蛋糕

11.11.2013  10:21

        今天是“双11”,也是每年各家电商大促销和全国消费者大抢购的“大日子”。据中国快递协会统计,今年“双11”期间预计将产生3.23亿个快递包裹。如何保证自己的仓库不爆仓,不让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堵在路上,成了各家快递企业的头等大事。

        记者走访发现,各家快递企业此前已打响了抢人大战,EMS、顺丰、“四通一达”纷纷急招快递员,开出比以往高出一倍的底薪,此外,还增加配送车辆,扩大配送点面积,以争取在“双11”的“包裹大潮”中,分得更多市场份额。

        底薪翻番 工资涨三成

        “现在当快递员每个月的底薪3300元,每送一单还有1元的提成,算下来每个月5000元工资不成问题。”虽然今天就是“双11”了,但昨日在赵公口人才市场,不少快递企业的招聘摊位仍在“坚守”,而且给出的价码十分诱人。一家大型快递企业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两个月前招聘快递员每月底薪还都在1800元左右,但到了“双11”,公司的用人需求急剧上升,只能通过高价来吸引新的求职者。

        而这样“坚守”的快递企业并非一家,仅在赵公口人才市场就有五六家快递企业在招聘员工,“急聘”、“高薪”等吸引眼球的字眼,在各家的招聘启事上格外醒目。而在赶集网、58同城等生活门户网站,快递企业的招工需求也同样“迫不及待”,仅11月登出来的各大快递公司的招聘信息,就超过了300条。“你要是以前干过快递员,明天就可以直接上岗。”一家快递公司的负责人话语中透露出对“人才”的急迫。

        “平时我们这个配送点每天的配送额在4000件左右,需要20个左右的配送员,但每年‘双11’的时候配送量会暴增2倍甚至3倍,保守算也要50个配送员。”一家知名快递公司位于海淀黄庄附近配送站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双11”时,这里只有不到30个快递员,本来以为能够应付需求,没想到包裹大量涌入,根本忙不过来,“爆仓”好几天,直接影响了客户的收货速度,为此还接到了不少投诉。今年他早在7月就开始招聘,并把底薪几乎翻了一倍,调到了近4000元一个月,但截至昨日,快递点只有43个员工,还有7人的缺额无法补齐。

        “比起上半年,快递员的工资整体调涨了30%左右。”京东商城配送部的一位负责人表示,10月和11月本来就是快递行业的黄金季,再加上个“双11”,几乎所有快递公司的业务都会暴增,而快递行业的人员流失率也一直居高不下,所以虽然不少快递企业从七八月份就开始进行招聘,但到了眼下,各家公司还是有不少的人员缺口。

        宁可不挣钱 也要保市场

        “从现在的用工成本和设施投入成本情况看,‘双11’虽然配送量暴增,但我们并没有挣到钱。”一家国内知名快递企业的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一个普通的快递包裹(重量在1公斤以下),快递费用一般只要5元钱左右,本来其中收单和送单的快递员从中拿走了近3元钱,再加上物流费用、分拣工人和设备等方面的投入,一个包裹的毛利润不足0.5元,而赶上“双11”,用人成本还会继续增加,加上加班费等费用和增置的各种设备,基本处于微利状态。

        “但即使不挣钱,我们也要保证‘双11’的市场。”这名负责人表示,“双11”电商大战在电商那里输赢看的是消费者的账单额度,而在快递企业这里看的则是速度,不同的是消费者可以今天上淘宝明天去京东,商家还有翻身的余地,而快递企业一旦出现严重的爆仓情况,既有的用户群体就会大量流失。“快递市场本来就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谁也不敢掉以轻心。”他说道,“双11”的快递大战就是快递企业的划地盘大战,谁能处理更多的快递,“双11”后谁的“地盘”就更大,因而只能赢不能输。

        高薪急招聘 难解用工难

        为了应对“双11”,快递公司下够了血本,也给出了高薪,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截至目前快递用工依旧有着不小的缺口。顺丰、四通一达、EMS等快递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均向记者表示,目前这些企业仍有一成左右的用工缺口。“我们要求快递员会骑摩托车,责任心强就行,对工作经验、学历几乎没有限制,但还是很难招满。”北京某快递公司负责人无奈地表示,虽然有高薪吸引,但想招到有经验的快递员仍非常困难。

        在从事了两年快递工作的湖北小伙张力行看来,眼下的高薪吸引力也不足。他告诉记者,快递淡旺季区分很明显,淡季时一个月就收入三四千元,赶上“双11”这样的旺季虽然一个月能挣到1万元左右,但需要持续近一个月时间从早上六点工作到晚上九十点钟,快递员业务量大,工作压力大,导致行业流动性大。“干过的不愿意再干,新人又吃不了这个苦。”他说道。

        而越来越重的人力成本压力,也开始逼迫快递企业转换思路。一家国内大型快递公司华北区负责人坦言,对快递公司而言,人力成本是最大的开支,面对日渐增高的成本压力,已准备像国外学习,大力发展自动化分拣,至少在分拣环节节省人力。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