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谱就奋进曲 记全省优秀县委书记、黎川县委书记李来木
2011年6月,李来木调任黎川县委书记。上任伊始,他用一段话表明了他的心迹:“以做事为目的,县一级舞台够大,能在这个舞台上干事创业、施展身手,是组织的信任,我乐此不疲。”
在他任职的4年期间,黎川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生产总值连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油画)等3张国家级“名片”;新农村建设一直蝉联全省先进……
定目标、理思路,画好黎川发展蓝图
黎川作为一个区位并无优势的山区小县,要想让当地百姓与全国人民同步建成小康,就必须出思路、抓大事、解难题。上任以来,李来木始终把推进发展作为履职的第一要务。
2011年7月以来,李来木带领新一届县委领导班子立足县情,提出了“1234”发展战略,即围绕科学发展这条主线,狠抓项目带动和固定资产投资,主攻园区、城区和景区,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努力建设美好黎川;作出了开展“五大战役”的决策部署,即工业强攻战、跑项争资攻坚战、“三区”建设主攻战、统筹城乡阵地战、和谐平安保卫战。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后,他紧紧围绕省委十六字方针来谋划和展开工作,按照上级精神和黎川资源禀赋,提出“培育陶瓷、合成革、香榧三个百亿产业,推进黎川发展升级”的工作思路。
近几年来,黎川县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增幅均居抚州县(市、区)前列,在2012、2013年度抚州市目标管理考评中连续被评为综合先进。三个百亿产业初现端倪,黎川被评为中国日用耐热陶瓷产业基地、中国香榧之乡,合成革产业中5000万元以上生产企业就聚集了18家,其中亿元企业13家。实践证明,以李来木为班长的黎川县委谋划的发展思路和推出的工作举措,符合上级精神、适合当地实情、契合群众愿望。
讲党性、敢担当,锻造素质过硬队伍
“党性不会因为党龄增加、职务升迁而自然加强,担任县委书记,党性停留在以前就是退步。”李来木深知县委书记这个岗位责任重大,倍加注意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以身作则,做良好风气的倡导者、实践者和引领者。
几年来,他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三严三实”要求,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在研究“三重一大”(即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事项时,李来木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严格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自觉把自己置于组织之下,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
一系列举措和政策让全县党员干部看到县委打造“强兵”的决心:创先争优、“鼓士气·顺民心·树新风”、“五民一建”、“宣讲政策、服务基层”、“忆先辈、看变化、弘传统、谋振兴”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全县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县委全委会工作规则》《关于开展乡镇干部能力建设和作风整顿的意见》《村干部绩效考核实施方案》等文件出台,抓班子强队伍有章可循;启动公务消费一体化监管,全县三公经费支出持续下降,去年211个纳入监管的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平均下降15.7%;严查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5人,实名通报20人……
惠民生、体民情,切实改变百姓生活
来到黎川这片“红土地”,让李来木更多地感受了老区百姓当年的突出贡献、现在的种种不易,也更坚定了他要为百姓做实事的信念。
2012年,李来木有意启动黎川老街保护性改造,有人劝他,那是难中之难,不动为上。那一年,项目还是启动了,又有人私下议论他好大喜功,搞政绩工程。在一次面对面动员群众搬迁时,他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我在基层工作多年,哪有不知道在新区抓建设易出政绩,在老街抓改造易出乱子的道理?改造这里虽然艰难,但这里的群众生活很不方便,我们不能因为艰难而退缩。”如今,这个项目基本建成,群众心中满是欢喜。
黎川群众的行路难、养老难等难题,一直是他的牵挂。他把解决这些难题作为改善民生的具体抓手。在他的推动下,黎川建成了全省县一级一流的社会综合福利院;升级改造了三条省道,黎川交通条件在全市“垫底”的窘境大为改观。
为了让自己的工作更务实,他不满足于在乡镇机关听汇报,而是经常下乡调研,进村入户了解情况,足迹已遍及全县所有108个村。他了解到宏村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方式发展香榧产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便认真总结宏村模式,并将这种模式推广到其他乡镇发展香榧等产业。对无力种上烤烟的贫困群众,他动员种烟能人对其进行帮扶。在他的引导发动下,越来越多的群众走上脱贫路。截至2014年底,黎川县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21148人下降至14380人,15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0293元和9924元,同比增长9.56%和10.94%。(尧棒庚 记者 李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