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伟锋:大黄鸭是个有故事的标本

30.10.2013  18:25

  大黄鸭告别北京倒计时活动将在颐和园迎来高潮,这只在中国度过了“中秋”及“国庆”双节的庞然大物,3天后将离开北京。从9月初进驻园博园,大黄鸭在北京的展出就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公益景观,回望其在北京展出的历程,在“全民合影”的狂欢背后,也是一场能够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商业盛宴。(10月24日《北京青年报》)

  以往大黄鸭受的关注也不会少,但是这次挣得盆满钵满,让版权所有人霍夫曼都有点意外。在香港维多利亚港的展出,虽然场面火爆,甚至天王刘德华也慕名而来,。但就经济账来说,也只是拿到了“十分有限的版权费用”,几千只黄鸭衍生品的销量也是毛毛雨。在北京下水之后,完全冰火两重天。光橡皮小鸭子就卖了数万,还得加班加点的赶制。京港同鸭不同命,这让人唏嘘不已。

  橡皮黄鸭子是国外浴缸的常客,也是很多人童年美好记忆的见证人之一。裹挟着治疗系和追忆系的效应,大黄鸭的被追捧也就没有国界之分。要把全球当成大黄鸭的浴缸,这也是霍夫曼本人的愿景之一。就在我们惊呼大黄鸭也能击中老外那“终将逝去的童年”软肋之时,国内的众多“大黄鸭”就好像突然一夜春风来,遍地开花。

  笔者所在小城最近也出现了只大黄鸭,它自称是香港大黄鸭的直系亲属,专程赶赴小城来为某国内知名房产开发商助阵。尴尬的是这个房产楼盘附近没啥水域,所以黄鸭也只能客串成旱鸭子,突兀的矗立在柏油路上,以供欣赏。同时在本地电视台也大肆宣传,几乎都喧宾夺主到别人都看不懂这是卖房子还是在卖鸭子。

  黄鸭得道,鸡犬升天。不过绝大部分国人在记忆中是真没有这鸭子的存在,不管物质贫瘠或者商品丰富的年代,咱们都没有下浴缸的习惯,所以按理来说大黄鸭在中国有可能“水土不服”。不过中国人是很信邪的,世界什么火就追什么,不管是土豪金的苹果手机,还是《狐狸叫》的神曲,亦或是这只孵化在荷兰的大黄鸭。可以说完全不需要啥饥饿营销,但凡世界认可的,那咱国内必须照单全收,并且规格要直接提高。

  大黄鸭打动人的艺术形式,却是最简单最质朴的。经过了环球旅行的镀金,终于是北京下了超两亿元的金蛋,当然衍生出来的讨论也很多。有的人开始痛批山寨文化太过,有的人大谈捞金攻势变味。众声喧哗也无妨,有了想法才是真。就这点来说,这只大型橡胶制品是物超所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