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传东:“村晚”撑起“三留守”的天空

24.01.2014  11:13

  春节临近,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城关镇王小汪村的村名自发组织的“农民春晚”紧张彩排,自编自导了20余个源自生活的舞蹈、时装秀、情景剧、戏曲等节目。村民把旧衣服、被面、破布条等改装成演员的服饰,把农家现成的粮食、农具、炊具全都搬上了舞台,办一场既节俭又热闹的“村晚”。(见1月23日新华网)

  前不久,得知很多省市区和企事业单位春晚取消,人们不仅没有遗憾,反而感到快感。

  从河南新乡女大学生回乡办“村晚”到安阳内黄县农民节俭办“村晚”……回想起网络春晚大篷车进社区,无不让人提神——社区文化需要推广和普及,乡村文化更需要发扬和传承。

  “咱村的燕子要办‘村晚’啰!”这个像“”一般的消息迅速传遍乡里乡亲,便引来了一波又一波自发自觉的“群众演员”,无论是小孩或是老人,有文化的或没多高学历的,不管是爱唱戏的大爷大妈,还是爱跳舞的大姑娘、小媳妇们……几天排满了节目单:歌曲、小品、相声、戏曲、秧歌、乐器、民俗表演。在这里,有必要为办“村晚”的郑州大学刘喜燕同学的勇气、智慧而鼓掌和喝彩。无独有偶,安阳市内黄县城关镇王小汪村由村民们自编自导的20余个源自生活的节目,不得不让人为之感叹。

  凡是春晚上有的,“村晚”都有!没有比这更提神的,没有这比更来劲的。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毋庸讳言,农民一直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农民因受制于户籍藩篱,无奈承受着最低的公共福利和公共服务,说起“农民”,总是语带几分轻蔑,似乎他们生来就低人一等,农民自己也常自卑于这个身份。

  通过“村晚”读懂了,谁说农村没有大舞台,农民天生就是艺术家,他们把广阔的田野当作人生和艺术的大舞台;谁说农村没有好前途,农民兄弟姐妹精心耕耘的不仅是属于他们自身的“口粮”,更是咱们亿万人民的“干粮”;谁说农村没有发展动力,农民兄弟姐妹用大爱和汗水甚至是生命捍卫着我们的“粮仓”,只有农村兄弟姐妹手中有粮,咱们心里才不慌。

  “村晚”让农民兄弟姐妹重拾起原本的自信和信心。借刘喜燕同学的话说,“大家有钱了,精神上也应当有更高层次的享受和追求”。确实,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大家过年不能只是打牌、喝酒、闲聊天,更要和兄弟姐妹一起,用另外一种方式过属于咱老百姓自个儿的春节。这个朴实的想法就是刘喜燕同学办“村晚”的初衷。

  “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校正了对于农民“身份”的传统定义,这不单是话语上的更新,更是对农村发展方向性的新定位。目的就是要让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能够过上与城市居民一样体面的生活。

  其精髓在于“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富裕农民,就是要让农民钱袋子尽快鼓起来,通过适度规范的土地流转,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规模化经营,走现代农业之路,才能提高农业劳动的效益,提高土地使用效益,让田里“长出黄金”;提高农民,就是要加快培养农业人才,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进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农民生活的质量;扶持农民,就是要对农民少取多予,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村晚”让农民兄弟姐妹回归乡村大舞台,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地和思想。那么,如何让农民安心安稳地种田种地呢?关键是要重视农村“三留守”问题,搞好农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还要重视空心村问题,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及时反映和协调农民各方面利益诉求。

  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的标志,在于让他们从进城挣钱回归到种田种地上来。只有农民成为了体面的职业,我们的饭碗才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国家的生计才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村晚”以实践的名义表达了“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深刻内涵。只有咱们的农民兄弟姐妹过上了好日子,全民富裕的小康社会才能真正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才能实现。

  俗话说,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余光中的《乡愁》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

  “村晚”告诉我们,农村需要文化,农民兄弟姐妹更需要出彩的机会。“村晚”撑起“三留守”的天空,“村晚”点亮“新农村”的天灯,“村晚”唱响“城镇化”主旋律,“村晚”让咱们的饭碗端得更稳,“村晚”是“饭碗”的原始剧场,“村晚”喊游子们快些回家过年!(熊传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