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观察:传播楷模正能量 营造反腐好氛围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数据显示,今年1月1日至7月8日,涉及纪检标兵、优秀纪委书记等纪检监察系统先进模范人物的报道数量:网媒34247篇,报刊1255篇,论坛3874篇,博客4397篇,微信1879篇,微博8921条。
1 舆情概述
近日,“全国纪检监察标兵杨正超调任省纪委副书记,千人送行”的消息在自媒体引爆舆论关注,河南省周口市地方媒体的官方微信,以及其他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的自发转载,使得杨正超的调任成为热议话题。随着中央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效,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纪检监察干部也逐渐被舆论关注,媒体掀起了弘扬优秀纪检监察干部正能量的宣传,一个个鲜活的先进人物走进了公众视野。
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强烈关注和热烈讨论。《中国纪检监察报》曾在4月底推出《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中的纪检监察干部》报道,对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的纪检监察干部进行了重点报道和介绍,获得了中国网、新浪网等媒体的大量转载,网友纷纷点赞。在此之前,《中国纪检监察报》推出的“勤廉楷模”系列,以人物特写的方式,讲述优秀纪检监察干部的模范事迹,得到了媒体的大量转载和网民的广泛认可。
2 媒体宣传特色:全媒体传播 内容接地气引共鸣
在社会多元、价值多元的新媒体时代,典型人物的报道方式在逐渐变化,更多的媒体开始反思如何以公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宣传先进模范人物。从今年开展的优秀纪检干部楷模宣传来看,传统媒体和自媒体不论是在参与度、融合度方面,还是在具体内容的设置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主流媒体设置议程 新媒体扩大传播效应
《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纪检监察报》等中央级媒体和主流网站,以及各地方党报等权威媒体,一直致力于深入挖掘先进典型,通过有效的议程设置,推出有个性和时代特色的先进模范人物,发挥示范引导和教育群众的作用,形成学习先进的舆论氛围。例如,曾先后获得吉林省勤政廉政优秀党员干部、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全国五一巾帼奖章等荣誉称号的通化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陈丽华,就被媒体定义为新时代纪检监察战线的典型人物,新华网报道《纪检干部陈丽华:执纪监督,就要敢于碰硬》、中央纪委网站报道《陈丽华:选择了纪检工作就选择了光荣和孤独》等触发了相关话题,引起了众多媒体的争相报道。
仅仅依赖于传统纸媒和网媒的报道还远远不够,新媒体在实现传播效应最大化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先进模范人物的报道中,新媒体通过对传统媒体信息资源进行转载和融合,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营造出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此外,新媒体还通过自发的报道,反过来给传统纸媒和网媒提供线索和材料,让楷模典范的形象更加生动、具体。如澎湃新闻在《周口纪委书记杨正超任河南纪委副书记,曾被报道赞“杨青天”》的报道中,引用周口当地网友论坛帖中描述的细节“杨正超6月30日离开周口之际,在周口市委大院和常委楼前,人们自发地排起了长队,一一与其握手,送别杨书记”,让报道更显真实和贴近。在微信里,出现了大量关于杨正超事迹的相关转载,新媒体的自发传播引发了民间舆论场的强烈共鸣。
内容接地气引发共鸣 评论报道揭示内涵
此轮优秀纪检监察干部的宣传中,媒体报道更注重全面、真实和接地气,通过讲故事、拉家常的方式,摒弃了华丽句式和花哨语言的人为拔高,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人物形象,他们是优秀纪检监察干部,也是普普通通的平常人,提升了先进模范人物的可信度和亲和力。这次先进模范人物宣传报道的进步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抓住人物本质,突出亮点。陕西省澄城县城关镇纪委书记杨光生铁面无私的特点被媒体突出强调,媒体着重刻画了他敢于碰硬的“硬”、严格以“三不”戒律要求自己的正面形象。二是平民化视角还原基本人性。全面、立体和真实地报道先进模范人物,才更容易让公众产生共鸣。人民网报道的《基层纪委书记的一天》,通过描述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纪委书记刘昌杰在领导干部接访日中的一天行程和工作,凸显出他在基层纪检监察工作中的忙碌和超强责任感。
评论性报道在总结楷模典范正能量以及升华主题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对杨正超的宣传报道中,人民网先后刊发《纪检干部有浩然正气才能至大至刚》《唯有忠诚才能赢得尊重——点赞杨正超》《“杨青天”被重用体现正确用人导向》三篇评论,多角度诠释了杨正超刚正不阿的精神内涵,引导其他纪检监察干部学习杨正超先进事迹,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3 网民评论:点赞优秀纪检监察干部 期盼吏治清廉
从网民反馈来看,对于纪检监察系统的先进模范人物,多数网友持积极正面评价,其观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肯定和称赞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成果。有网友指出,纪检监察干部要有坚定的信念,敢于和腐败分子作斗争,这些或牺牲、或仍坚守在第一线的纪检监察干部维护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值得称赞。而在各类典型人物报道的评论中,总能看见网民向这些先进模范人物致敬,对他们的工作和成绩表示认可。
第二,感慨纪检监察干部责任和压力并存。媒体报道优秀纪检监察干部时,多列举了他们在维护公平正义时遭到的险阻,或被贪腐势力威胁,或被亲情友情牵绊。特别是一些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甚至劳累过度而去世。网民对这些纪检监察干部满怀敬意,表达了惋惜和悲痛之情。因病逝世的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昌东镇纪委书记陈铖就是这样一位典型,媒体报道称,“确诊为胰腺癌晚期,并排除手术可能后,他仍然瞒着家人、同事,坚守岗位,冲在工作一线,直至累倒在工作岗位上”。
第三,通过媒体的报道,进一步了解了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内容。媒体对先进模范人物的详细报道和刻画,往往从其具体工作出发,细致的描述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纪检监察干部的神秘感,增加了纪检监察工作的透明度。网民表示近年来纪检监察机关主动揭开神秘面纱,展现新形象,将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职责和内容透明清晰地呈现在公众面前,不仅有助于促进反腐败工作的开展,也让普通百姓对取得反腐败斗争的最终胜利充满信心。
第四,期待更多先进模范人物出现,营造社会清廉氛围。中央纪委持续打“虎”拍“蝇”的行动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这离不开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的积极作为。在媒体大力弘扬纪检监察干部正能量时,网民期待看到更多正面典型能够保持廉洁奉公,感染身边人,共同营造清廉氛围。
舆情点评
纪检监察系统先进模范人物宣传持续开展,亮点十足。任何时代都需要学习楷模,当前反腐败斗争持续推进,纪检监察干部必将肩负更重的历史使命,宣传他们中的先进模范人物,能够更好地弘扬廉洁氛围和道德风尚。从年初以来,各大媒体就对各省区市的优秀纪检监察干部进行了持续报道,包括《光明日报》、新华网、中国网、人民网在内的中央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集中关注,《中国纪检监察报》推出的“勤廉楷模”系列报道同时获得了权威性媒体和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的全文刊载,进一步引领了其他媒体的关注。新时期的主流媒体自觉地同自媒体共同发力,一方面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功能,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自媒体的传播优势,倾听网络民声,汇集社情民意,提高了先进模范人物报道的感染力与可信度。同时,在报道内容设置上,更注重用真实、贴切、朴实和接地气的内容来塑造典型,打动受众。
舆论点赞的同时,期盼纪检监察干部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实现。媒体报道的先进模范人物宣传效果良好,感染了众多网友,他们纷纷称赞优秀纪检监察干部在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和无私付出,对其社会价值的实现表示了肯定。但也有部分网友对媒体报道中透露出的某些纪检监察干部因劳累病逝、成长道路偏窄等问题表示了痛惜和遗憾,并指出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阶段,优秀纪检监察干部是国家的宝贵财产,期盼能畅通其升迁渠道,多吸引优秀人才,拓宽入口,畅通出口,统筹使用,提供更大发展空间,真正让“一潭水走活”。同时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让他们实现更大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纪检监察系统的先进模范人物报道在不断持续,但宣传方式仍有潜可挖。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正在党中央领导下,有腐必反,强化震慑作用。纪检监察干部将担负重担,发挥先进模范人物的表率作用,激励他们和营造良好氛围是媒体宣传报道的出发点。基于过往报道的总结,先进模范人物报道的宣传方式还可以做得更好:一是增加对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宣传报道。从媒体报道分析来看,对优秀纪检监察干部的宣传多集中在获得过表彰、因病或意外逝世的干部身上,而实际上有相当数量的优秀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值得宣传,他们就在群众身边,更容易引发舆论共鸣。二是采用多种形式报道,勇于创新。典型楷模的报道还需打破传统的报道定式,穿插运用通讯、消息、言论、访谈、图片等多种形式,结合自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整合新闻资源,做到全媒体的传播覆盖。通过发挥这些典型模范的表率作用,带动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在正风肃纪、打“虎”拍“蝇”上求实效、得民心,确保反腐败斗争决战决胜。(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徐昭 熊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