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余额宝“吸血鬼”论引争议 中国互联网金融待规范
中新社北京2月27日电 (记者 陈康亮)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明星产品之一、阿里巴巴旗下的余额宝近期遭遇官方媒体评论指责为“吸血鬼”,并建议予以取缔,引发各界热议。此间专家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将余额宝贬斥为“吸血鬼”并不成立,但随着互联网金融规模的扩大,未来应明确监管规则,尽快加以规范。
日前央视证券资讯频道执行总编辑钮文新撰文炮轰余额宝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将推动银行存款利率的上涨,并引发贷款利率上涨,进而推高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了社会融资成本,呼吁应“取缔余额宝”。
对此,浙江财经大学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教授谢作诗对中新社记者指出,上述说法是不合经济逻辑且危害极大,必须予以澄清。
谢作诗表示,个人储户在银行的存款利息低,而通过余额宝以协议存款等方式存入银行获得的利息高,主要原因在于规模经济。
“同样是拉存款,从余额宝那里拉100亿元(人民币,下同)和从个人储户那里拉100亿元,成本差异巨大。银行之所以愿意给余额宝更高的收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余额宝们为它们节省了成本。”谢作诗说。
资深投资银行人士、慢牛投资公司董事长张化桥则直言,余额宝们虽然迫使银行提高短期资金成本,但谁规定银行必须有丰厚的利差空间?近几年,银行业占了全国企业界总利润的一半左右,这完全是利率管制的结果;另一方面,存款利率太低,亦导致影子银行盛行,储蓄者长期受损,这也是余额宝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在上述质疑声背后是银行存款的快速流失。央行日前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的人民币存款罕见地减少9402亿元,而去年同期该数据为净增长7499亿元。
对此,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表示,中国储蓄存款的减少和余额宝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产品的角度,各种“宝”对接的货币型基金比活期存款要高出许多。
据媒体报道,截至2月14日,余额宝的规模已达4000亿元,而此前1月15日余额宝的官方规模已突破了2500亿,换句话说,在一个月内余额宝就迅猛增加了1500亿元。
在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相关的风险亦开始引起市场的关注,关于加强监管的呼声亦有所增强。今年1月,互联网理财产品迎来首张罚单。浙江证监局表示,互联网基金数米基金在宣传资料中存在“最高可享8.8%年化收益”等不当用语,违法相关法律法规,责令公司限期改正。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互联网金融本身确实是创新,但从另一方面看,也跟传统金融服务的漏洞有很大关系。互联网金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穿着马甲的影子银行。
郭田勇表示,毫无疑问,互联网金融需要纳入监管范围。不过,从目前的监管制度设计上来看,似乎还缺少对互联网金融的明确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日前曾公开表示,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需要加以规范和引导。证监会将与有关部门互相配合,抓紧研究制定相关规定,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除了屡遭诟病的保本高收益式宣传外,余额宝们对于协议式存款的过度依赖亦不容忽视。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余额宝等互联网货币基金的90%以上资产投资于协议存款,极大依赖性已经使得其投资越来越被动。
江赛春指出,协议存款属于银行同业存款,不派生贷款,是银行发展表外业务调节自身流动性杠杆的工具。余额宝等互联网货币基金规模的快速增长已经在改变着协议存款需求和供给的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有业内人士指出,证监会近期已经不只一次提示货币基金快速发展的风险。一旦银行表外资产难以承受高负债,协议存款利息难保,这将对货币基金、尤其是对短期资产依赖极高的余额宝等互联网货币基金的流动性管理带来巨大挑战。证监会拟对此加强风险准备金管理,以防范风险。(完)
余额宝“吸血鬼”论引争议 -
南昌18:54 27.02.2014 江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