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节江西各地粽子飘香 龙舟竞渡寄乡愁
粽叶飘香,笑声连连。日前,新建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同长堎镇立新路社区共同开展“我们的节日--迎端午包粽子趣味比赛”,吸引了20多名社区居民参赛。(通讯员 贺登毅 供图)
赛龙舟
(江西广播网6月20日)过端午少不了粽子,各地的粽子也各具特色,来听各地记者发来的报道:
我是上饶台记者胡美丹,一大早,车头畲族村的祀堂内一片欢声笑语。畲民们正在热热闹闹包粽子。畲族粽子有别于汉族的粽子,用一种叫做“黄碱柴”的树枝烧成灰后混在糯米里,浸上一到二个小时,进行着色,而且包出的粽子呈长条形,象牛角一样,并用绳子捆成五节,寓意五月端午节。
【出录音】这个牛角粽是我们畲族祖先遗留下来,希望我们子孙后代象牛一样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任劳任怨。
(压混现场:“今天我们先煮肉的....”)我是南昌台记者漆佳莹,一大早,家住南昌市东湖区上营坊社区的张丽英老人煮起了粽子。张丽英老人包的粽子一串有十二个,碱水的、红豆的、绿豆的、腊肉的,口味不一。老人满是自豪还不止于此,整个大家庭吃的粽子全出自她一人之手。(出录音:我11-12岁就会,每年都自己包粽子,差不多我妹妹,嫂子的都是我包,洗粽叶、包粽子、大家一块边聊天,边做,好玩样的。煮好了再分,煮熟了就拿回家去。)
我是萍乡台记者邱珺,今年42岁的李淑明大姐是一个包粽子的行家里手,每年端午节她都要包很多粽子。李大姐把包好的粽子十个十个串在一起,挂在堂屋横放的竹竿上,不一会就挂了慢慢的一竹竿。李大姐说这些粽子不仅自家人吃,还会送一些给外地的亲戚朋友,【出录音:他们常年不在萍乡,在外面,我会把萍乡的特色粽子包出来给他们,(那萍乡特色粽子是哪些?)我们会放腊肉。】
李大姐的女儿今年20岁了,今年端午,李大姐特意多买了些粽叶,要让女儿学会包粽子的手艺【出录音:我会教我女儿包,我觉得它含一种亲情。】
品尝了粽子,再来感受下这两天各地的赛龙舟活动。
在宜春市秀江河,参赛的龙舟已停在了河面,现场鼓声擂动,正为比赛热身鼓劲。
宜春市官园街道河头村村民 黄义平【出录音: 我们今年买了两条新船正在参加比赛。总共我们官园街道有三十多条船,群众都非常喜欢这个运动,每年都有,从不中断过。】
随着号令响起,数十条龙舟划破河面,奋勇争先,激起两岸观众阵阵喝彩。参赛村民 郭明书 【出录音:掌舵的要控制好整条船,划船的要跟着鼓声划,划的喘气都喘不过来,体现一种拼搏精神,上了这个船就希望这个船要赢 。】
在分宜县洋江镇洋溪河上,9条龙舟每条有22名选手,清一色的船桨,与龙舟融为一色。随着鞭炮一响,浆手、鼓手使尽全力,龙舟状若飞梭滑过河面。
洋江镇赛龙舟活动延续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在很多洋江人看来,龙舟竞渡不仅是村民在端阳节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饱满精力的宣泄和释放,更是村民们关于故乡的最清晰的记忆,是永远的乡愁。洋江镇下塘村村民李平根为了参加龙舟竞渡,两天前特意从广东深圳请假回家。(出录音)“我是从广东深圳回来的,有1000多公里,一定要划了,这是肯定的,很累啊,但是累也很开心啊。”
洋江镇干部李春平告诉记者,龙舟竞渡也让走出去的当代青年人对习俗有了更深的认识。(出录音)
“这是种传统,挡都挡不住,整个洋江镇80%的年轻人都会赶回来,为的就是划龙舟,成了一种风俗。”
每年端午节期间,赣州市章贡区水西镇水西村的村民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龙舟赛。当地村民蔡启建说,这项不变的龙舟赛,成了当地村民互相交流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录音)“看到我们客家的文化,我觉得这个龙舟就是友谊的桥梁,每年不停在输送感情,输送温暖。”
水西龙舟文化延续至今数千年,世代传承。(录音)“现在小孩不是盼过年是盼过端午,为什么?他活动的时间长,下水到端午这天最少都有半个月,看龙舟赛都要出来观赏,更激动人心,参与的大家信心很足,信心百倍。”
龙舟年年赛,水西龙舟也赛出了一股向上的精神头。水西龙舟协会负责人谢忠方:
(录音)“通过划龙舟这个平台让大家增强这种感情、友谊,让大家形成一种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