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故事:坚守32年 只为一个特殊“使命”

13.06.2015  09:37

江西广播网6月13日讯:

在芦溪县宣风镇京口村有一户农家,一家人一直默默保护着村里的一处古化石遗址。丈夫去世了,妻子接上,妻子年迈了,儿子接上,一转眼就这样整整32年。请听萍乡台记者邱珺、张庆圣的报道:

古化石遗址位于山顶的一个大石洞中,石洞口简单的安着一排铁栅栏。欧阳金华告诉记者,不管多忙,她每天都要到这里来看一看:“看一看这有没有人来侵犯,有人侵犯我就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
欧阳金华现年68岁,32年前,她的丈夫赵包安在石洞中意外的挖到了一些罕见的石头。考古专家来到这里,确定了赵包安发现的是远古时代的动物化石。萍乡市博物馆考古专家陈六如:“这个石头经北京的专家鉴定,确定它是旧石器时代;化石经过中国科学院考证,距今有12万年左右。
经过专家鉴定,这个山洞被列为了古化石群遗址,并且认为原址保护是最佳选择。京口村支部书记李家清:“当时消息传开,好多村民,包括外地的人,都想到里面去挖点化石。
为了保护遗址,赵包安一家主动担负起守护责任。12年前,赵包安去世了,妻子欧阳金华接过了这份责任:“这是遗留下来的,宝贵的,有价值的!一定要保护好!我死了以后交给我儿子,儿子再给我的孙子。
如今,欧阳金华已年近古稀,儿子赵文云主动担起了这份责任:“如果是百年以后他们走了,我还是要把它继承下去。我们祖先留下来的遗址,把它保护好嘛。

编后话:32年,几乎可以成就人的一个梦想的时间!普通农民欧阳金华一家却为了一处考古专家认定的古化石遗址坚持守候了32年,这不是一项工作,也没有报酬,但在他们心里,却重过一份岗位的职责,当初的一份承诺,一家人用行动来兑现,这样的奉献精神在当今时代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