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客金冠等使用垃圾皮料加工的明胶制作糖果

15.03.2014  13:02

  明胶黑幕

  编者按: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2012年,央视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曾经报道过浙江等地的胶囊生产企业用工业明胶加工药用胶囊的问题,节目播出之后,各级执法监督部门采取了大量措施,加强了对胶囊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也确实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与此同时,央视新闻频道的记者在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对胶囊和明胶行业继续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胶囊企业已经不再使用工业明胶作为生产原料了,取而代之的是专门的药用明胶。据了解,明胶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除了药用胶囊会用到药用明胶之外,还有我们平时吃的很多食品,比如糖果、酸奶等等,都会用到食用明胶作为食品添加剂,那么,这些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明胶,到底是不是卫生,到底安不安全呢?

  三铭胶业有限公司位于福建省霞浦县牙城镇,是国内一家大型明胶生产企业。福建三铭胶业有限公司原销售部经理吴凤娟告诉记者,他们厂年产明胶约3000吨,大多都是作为药用明胶对外出售。

  这种用于胶囊加工的药用明胶呈淡黄色颗粒状,看上去光鲜照人。据经理介绍,用来生产这种明胶的主要原料就是动物皮。

  然而当记者来到原料库房时却看到了另一番景象。所谓的动物皮原料,不过是一些颜色深浅不一的碎皮子,这些脏兮兮的皮子被直接堆放在地上,从皮堆里面渗出来的蓝绿色的液体随处流淌。

  在原料库房的一个角落,记者找到了一种外观相对新鲜的皮料。这种碎条状的皮料数量并不多,由于当地气温较高,一些皮料开始腐烂,上面爬满了虫子。

  这名经理告诉记者,这种毛边皮每吨售价4000元左右,而另一种蓝绿色的碎皮子每吨才卖一两千元,价格相差一倍多。他们厂每天生产十几吨明胶,所需原料皮高达上百吨,根本不可能全部采用鲜皮作原料,即使有毛边皮也是掺到蓝绿色碎皮中使用。

  记者来到漂洗车间,只见这种蓝绿色的碎皮子被放在一个个圆形的池子里进行漂白和清洗。记者注意到,一些透明的液体通过管道被注入漂洗池。负责人介绍说,这些液体是盐酸等化工助剂。通常干净点的皮用盐酸处理,太脏了就用硫酸处理。

  原本看上去脏兮兮的蓝绿色的碎皮子,使用盐酸和硫酸进行十几遍的漂洗处理后,果真变得又白又嫩。

  随后,这种看上去很白嫩的皮料被放在熬胶罐里进行熬制。熬制好后胶液再通过加工等一系列工序,变成了金灿灿的明胶成品。这些明胶按照不同规格进行包装,成为专门用于软、硬胶囊加工的所谓药用明胶。

  当记者问到这种替代鲜皮用来加工明胶的碎皮原料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这名负责人只透露说,碎皮原料主要来自水头,温州。

  水头镇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是全国有名的皮都,三铭明胶厂大量采用的蓝绿色的碎皮原料就是来自这里。从2012年8月至今年年初,记者先后多次前往水头镇调查,经历了当地制革业的整治和变迁。

  目前,一些重污染的制革企业已经被叫停,但在记者之前调查时,这里的制革生产却是热火朝天。

  水头镇既是皮革加工基地,又是动物皮交易集散地。在水头镇生皮交易市场,堆放着各种各样的动物皮。记者看到,有些皮子已经腐烂变质。

  据一名商贩透露,这种局部腐烂的动物皮在当地被称为“次皮”,当记者问到:“这个次皮子不是用活猪杀的吗? ”浙江省温州市水头生皮交易市场的一名商贩说:“不全是活猪,死猪也有的。”而且这些皮子剥下来的时候,动物有没有病、是怎么死掉的都不重要,甚至有些走私来的动物皮,根本就没有检疫证明。

  在动物皮交易市场,商贩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在皮子上面撒上工业盐,防止动物皮进一步腐烂。

  据了解,这种整张的动物皮价格昂贵,每张售价近百元,全部都是卖给制革厂做皮革,并没有卖到明胶厂。

  随后,记者走访了当地十多家制革厂,发现这种动物皮虽然用工业盐做了处理,但是由于气温较高,很多皮子的局部都开始腐烂变质了。

  在制革前,这种使用工业盐处理过的动物皮要进行一番修剪,剪掉一些无用的边角。这种剪下来的毛皮边角呈碎条状,跟记者之前在福建三铭明胶厂看到的所谓“毛边皮”的鲜皮原料非常相似。

  制革厂的工人说,这种从整张动物皮上修剪下来碎皮条正是“毛边皮”,属于制革厂的下脚料,在当地十分热销。浙江省温州市水头镇某制革厂的工人告诉记者,毛边皮虽然可以做明胶,但是数量并不多,被明胶厂大量收购的其实是制革产生的另一种废料。

  制革车间内机器轰鸣,一个个横置的大圆桶转个不停,只见地上堆满各种皮料,污水到处流淌。工人说,这种液体实际上都是用工业原料处理完动物皮后残留的废水。随后,这名工人把一车用来处理皮子的工业原料运到转桶前,用刀划开包装袋后,将十几袋子工业原料连袋子一起扔进了转桶内。制革厂工人告诉记者这是为了膨胀猪皮投的料。主要是石灰和硫化碱。

  硫化碱,就是硫化钠,遇酸释放有毒物质,在胃肠道中能分解出硫化氢,引起硫化氢中毒。对皮肤和眼睛有腐蚀作用。

  工人告诉记者,开始他们先用的硫化碱、石灰等工业级原料,转两个小时,进行脱毛脱脂,再加硫化碱、石灰,转四个小时后倒出来,就好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动物皮的毛和脂肪处理干净。随后,工人又加了一些工业盐和脱脂剂。

  添加完这些种类繁多的工业原料后,就可以往大转桶内放入修剪好的动物皮进行脱毛脱脂处理了。

  记者在一些制革厂调查时发现,像工业盐、硫化碱、石灰、纯碱、脱脂剂等工业原料随处可见,家家都在使用这些原料对动物皮进行脱毛脱脂处理。

  经过一番处理,原本带毛的动物皮就变成了半透明的生皮。各种工业原料在转桶里经过长时间的混合反应,成了蓝绿色的液体,有的附着在皮子上,有的则渗了出来,到处流淌。

  据了解,这种脱毛脱脂的皮子经过鞣制加工后,就成了用来生产皮衣、皮鞋等产品的工业皮革原料,但在鞣制之前,还要经过剖层、修剪和整理。在剖皮车间,一张皮子通常被剖为两层,分为头层皮和二层皮,剖过层的皮子必须修剪掉一些无用的边角。记者注意到,剪下来的碎皮子被专门收集起来,这些蓝绿色的皮子呈半透明状,散发出刺鼻的气味,跟记者之前在福建三铭明胶厂看到的碎皮原料非常相似。

  一名生产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剪下来的碎皮子和一些残次的二层皮,不再用于正常的皮革加工,一般都是当作废料卖掉。

  浙江温州水头镇某制革厂生产负责人说:“好一点的废料是做狗饲料的。如果大张皮的话那贵了,一块钱一斤。不用再熬,回去做成酸皮,白白的那种。绷在架子上,然后做成狗咬棒,给狗咬的那东西。剩下差一点的价格低的废料,会被明胶厂买去做明胶。有一两家是发往福建的,福建三铭厂。

  原来,福建三铭胶业有限公司生产明胶大量使用的碎皮原料,正是这种经过工业盐、硫化碱、石灰、纯碱、脱脂剂等工业原料处理后所产生的制革废料。

  据另一家制革厂的负责人透露,这种能够替代鲜皮做明胶的制革废料在当地很快就要绝迹了。因为水头镇迫于制革业使用大量工业原料对环境造成重度污染的环保压力,决定在2013年7月1日关停从事开皮、鞣制等工艺的皮革加工厂。

  后来,记者再去水头镇调查时,发现重污染的制革厂果然被关停了,一些厂家分散到福建、江西、山东等地。

  在记者长达一年多的调查中,福建三铭胶业公司在今年年初也发生了一些股权转让等变化,虽然这家公司调整了管理层,包括之前多次接待记者的销售经理也已经离职。但是这家厂使用工业垃圾皮料生产药用明胶的做法并未改变,紧跟水头镇一些制革厂搬迁的步伐,继续大量采购这种工业垃圾皮料。

  在福建省龙海市的一家制革厂,记者找到了两名往三铭公司贩卖制革废料的负责人,他们直言不讳地说,这种制革废料原本就是有毒有害的工业垃圾,正是因为有明胶厂大量收购,如今才变得身价倍增。

  在河北省无极县,一家制革厂的负责人对记者说:这种垃圾皮料不会轻易腐烂的,硫化钠,基本上就是保鲜了。再用上石灰、火碱等工业原料,放十天二十天的都不会坏,也不会生虫。

  原来,这种垃圾皮料经过大量有毒有害的工业原料处理后,连虫子和苍蝇都躲着它走。然而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防腐功能,加上每吨一两千元的低廉价格,明胶厂才对这种制革垃圾皮料趋之若鹜,收购后作为替代鲜皮的主要原料,大量用来生产加工食用明胶或药用明胶。

  记者辗转多地,对浙江水头、福建漳州、河北无极、山东沾化等一些制革企业相对密集的地区进行了一年多的深入调查,发现制革厂产生的这种垃圾皮料每年多达几十万吨,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加工狗饲料和狗咬胶,其余绝大部分的工业垃圾皮料都流入了明胶厂。

  嘉利达明胶有限公司位于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是国内规模较大的食用明胶生产企业。

  嘉利达(苍南)明胶有限公司销售代表唐凤华告诉记者:我们是德资企业,我们做明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在全球的话,我们占有率应该是第一。

  据这名销售代表介绍,他们厂年产食用明胶4000多吨,主要用于糖果、酸奶等食品加工,其中生产明胶所用的大部分原料都是牛皮。在这家厂的原料库房,各种动物皮堆积如山。厂里的工人告诉记者,销售人员所谓的牛皮原料,其实也是从制革厂买来的工业垃圾皮料。

  这种从制革厂流出来工业垃圾皮料,在附近的创新明胶厂里也随处可见。在蓝绿色的垃圾皮料旁边,还有一堆新鲜的动物皮。总经理张炳忠承认,他们厂之所以没有全部采用鲜皮作原料,是因为新鲜的猪皮四千多一吨,价格太高了。

  据了解,从制革厂产生的垃圾皮料每吨才卖一两千元,而从屠宰场出来的动物鲜皮每吨售价高达四千多元,二者相差近两千元。如果按七吨原料皮产出一吨明胶计算,全部采用动物鲜皮生产明胶每吨仅原料成本就增加了一万多元,而全部使用工业垃圾皮做明胶则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随着调查的深入,记者发现,山东沂水恒源胶业、山东益心生物科技、湖南金龙明胶、河北成大明胶等一些规模较大的明胶厂,也都在使用这种制革厂的工业垃圾皮作为主要原料,生产所谓的药用明胶或食用明胶。

  由于这种工业垃圾皮料被污染后容易滋生细菌,为了使做出来的明胶卫生指标符合国家标准,湖南金龙等一些明胶厂竟然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用于食品加工的双氧水进行杀菌。

  湖南湘乡金龙明胶有限公司负责人彭卓说:如果想细菌什么不超标的,反正我们就加点双氧水。现在这个双氧水量不能过大。

  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记者辗转浙江、福建、山东、湖南、河北、河南等地,对全国十多家规模较大的明胶厂以及温州水头、河北无极等制革基地进行了深入调查,终于揭开了明胶行业的黑幕。原来,福建三铭胶业、浙江嘉利达明胶、创新明胶、山东恒源胶业、山东益心生物、湖南金龙明胶、河北成大明胶等一些规模较大的明胶厂,为了降低成本,从制革厂大量采购已经被工业盐、硫化碱、石灰、纯碱、脱脂剂等多种工业原料污染的垃圾皮料。这种工业垃圾皮料以每吨一两千元的低价卖到明胶厂,经过强酸或强碱漂白清洗,加工成金灿灿的所谓食用明胶和药用明胶,然后以每吨三四万元到五六万元不等的价格卖给一些食品厂和胶囊厂。

  在2005年颁布的《药用明胶》国家轻工行业标准中,对药用明胶的生产原料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用于生产明胶的原料不应来自于经有害物处理过的加工场。然而,福建三铭胶业公司却违反标准,大量采购这种经工业盐、硫化碱、石灰、纯碱、脱脂剂等有毒有害工业原料处理过的制革垃圾,作为替代鲜皮的主要原料,用来生产加工所谓的药用明胶。据了解,药用明胶作为一种基础性生产原料,在医药行业用途广泛,主要用于生产加工硬胶囊、软胶囊、代血浆和药丸包衣等。

  通过在三铭公司掌握的线索,记者前往浙江省新昌县找到了钱江胶囊厂,发现这家厂的配料车间里堆满了三铭公司使用垃圾皮料生产的所谓药用明胶。

  据厂里的生产负责人介绍,他们厂有四条胶囊生产线,年产硬胶囊十五亿粒,所用原料主要就是三铭明胶。一年用一百多吨。

  在溶胶车间,这种采用工业垃圾皮料生产的三铭明胶,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其他明胶,经溶胶罐加热熔化成胶液,根据不同需求添加色素调色后,通过胶囊生产设备成型,最后经过切割和整理做成硬胶囊,包装后直接卖给一些药厂。

  随后记者又对新昌康平胶囊厂、宁波恒生胶囊厂和灯塔胶囊厂等一些胶囊生产企业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厂都在采用三铭公司生产的所谓药用明胶作为主要原料,按不同比例混合其他明胶,生产加工药用胶囊。

  这些胶囊厂每年生产的硬胶囊总量多达数十亿粒,大多都是销往全国各地的一些药厂。

  福建三铭胶业有限公司原销售部经理吴凤娟说:一般在新昌和全国各地也都有。新昌比较集中,差不多占到百分之四五十。

  根据销售人员的说法,这家厂年产3000吨所谓的药用明胶,其中差不多有1500吨流到了新昌县的一些胶囊厂。按照一公斤明胶产出一万粒硬胶囊计算,这1500吨采用垃圾皮料生产的所谓药用明胶可以做成150亿粒医用级的硬胶囊。

  记者在三铭胶业公司调查时,还发现了一份前来采购明胶的客户名单。名单显示,这种用垃圾皮料生产的所谓药用明胶除了被大量销往浙江新昌的一些胶囊厂之外,还有一部分卖到了青岛双鲸药业等一些制药厂。

  双鲸药业是山东青岛市一家具有50多年生产历史的制药企业,近年来推出的维生素AD、维生素D、维生素E等一些软胶囊型药品,双鲸药业销售经理告诉记者:维生素AD滴剂一年销售几千万盒,而且这种软胶囊药品儿童是可以直接服用的。

  据这名经理介绍,依靠这些畅销的软胶囊类药品,他们厂去年实现产值两亿元,这些软胶囊类药品使用的原料正是三铭明胶。

  就这样,福建三铭公司违反《药用明胶》国家强制性标准,从制革厂大量采购经有毒有害工业原料处理过的垃圾皮料,通过一系列漂洗和处理,最后生产出所谓的药用明胶。上千吨所谓药用明胶流入浙江省新昌地区的钱江、康平等一些胶囊厂,最后做成了上百亿粒的硬胶囊,销给全国各地一些药厂用于生产各种硬胶囊类药品。另外一部分所谓的药用明胶,被青岛双鲸药业等一些药厂买去,做成维生素AD滴剂、维生素E等各种软胶囊类药品。

  调查中记者发现,这种经有毒有害工业原料处理过的垃圾皮料,不但做成了所谓的药用明胶,而且还被加工成大量的食用明胶。据了解,明胶主要分为药用、食用、照相用和工业用四大类,其中食用明胶用途更加广泛,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原料被广泛用于糖果、乳品、饮料和冰激淋等食品加工。

  浙江嘉利达明胶有限公司是国内食用明胶产量较大的企业,公司销售代表唐凤华说,每年采用垃圾皮料加工的食用明胶大约3000吨,主要用于生产酸奶和糖果。我们现在主要是供应做稳定剂和糖果的客户,酸奶直接添加的也有,南方的糖果,包括晋江、广州、汕头那一块的话,我们基本上都有合作。当被记者问到这些明胶买到了哪些食品企业时,这位销售代表说:雅客、金冠,这些知名的食品厂他都在合作。

  雅客食品有限公司位于福建省晋江市,是国内最大的糖果专业厂商之一。在这家厂的原料库房里,存放着大量的嘉利达明胶。

  厂里的生产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明胶一般按7%左右的比例添加到糖果原料中,用来生产各种凝胶型糖果。主要是橡皮糖,

  QQ糖,以及果汁软糖。

  随后,记者又对金冠和蜡笔小新两家大型糖果企业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两家厂也都在使用嘉利达生产的所谓食用明胶生产糖果。

  金冠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承认,他们厂使用明胶加工糖果时通常按5%的比例添加,主要生产金冠酸酸橡皮糖和热狗圈橡皮糖等凝胶型糖果。在每年所用的明胶原料总量中,这种采用工业垃圾皮料生产的所谓食用明胶占到了40%。

  蜡笔小新食品有限公司每年生产QQ糖、软糖等糖果两千多吨,使用明胶原料达一百多吨,其中嘉利达公司生产的所谓食用明胶,大概占到70%左右。

  就这样,这种采用工业垃圾原料生产的所谓食用明胶,到了雅客、金冠、蜡笔小新这些大型糖果厂,按照5%——7%的比例进行添加,混合其他糖果原料,经过熬制、成型、冷却,就摇身一变,成了看上去鲜美可口的QQ糖、橡皮糖等凝胶型软糖。

  在追查这种使用工业垃圾皮料生产的所谓药用明胶和食用明胶的流向时,记者还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无论是所谓的食用明胶还是药用明胶,从产品外观上看,很难发现问题。依照现行国家标准检测,竟然都属于合格产品。

  记者在全国十多家明胶厂走访时发现,这种工业垃圾皮料在明胶厂都是公开使用,一些厂家对此并不避讳。河北成大明胶厂的负责人声称,他们之所以敢公开使用制革厂的垃圾皮料生产食用明胶,是因为这种原料是被国家有关部门许可的。

  这名负责人所谓的许可,就是在2005年12月31日颁布的《食品添加剂明胶生产企业卫生规范》。这个卫生规范明确规定,生产食用明胶可以使用制革鞣制工艺前,剪切下的带毛边皮或剖下的内层皮,俗称为毛边皮、二层皮、三清皮等生皮。事实上,这个卫生规范中所谓的这些名目繁多的皮子,正是记者在制革厂看到的使用工业盐、硫化碱、石灰、纯碱、脱脂剂等工业原料处理过的垃圾皮料。

  中国明胶协会秘书长姚龙坤直言不讳地说:现在全国3万多吨明胶都是这种原料。目前全国有几十家明胶厂,大多数明胶厂都在使用这种制革厂的工业垃圾皮作为食用明胶的生产原料。

  据这位秘书长介绍,国内鲜皮原料稀少,根本无法满足全国明胶生产的总需求,于是一些明胶厂便采用这种制革厂的废料替代鲜皮加工食用明胶。由于早在1994年颁布的《食品添加剂明胶》国家标准中,只规定了食用明胶的生产原料可以用动物的皮,但这种皮应该是鲜皮还是制革厂处理过的生皮,并没有做出详细规定和要求。而2005年颁布的《食品添加剂明胶生产企业卫生规范》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明确了这种制革厂的垃圾皮料可以作为食用明胶的生产原料。所以,全国那么多明胶厂使用工业垃圾皮料加工食用明胶才不会遭受查处。

  这名秘书长后来向记者透露,他们协会就是促使这个“卫生规范”颁布实施的始作俑者。

  而在2004年9月出版的《明胶科学与技术》期刊中,记者找到了促使这个卫生规范颁布实施的真实原因。

  这期刊物第162页发表了一篇署名明胶协会秘书处的文章,声称针对各地卫生部门检查中,毛边皮、牛二层一律不允许生产食用明胶的问题,大家强烈呼吁,希望协会能打报告给卫生部,允许企业使用猪三清、毛边皮、牛二层生产食用明胶。为尽快落实此事,各单位经过协商,根据本企业的能力,资助提供金额不等的经费,由姚龙坤秘书长总负责,组成一个专门工作小组,着手开展工作。

  负责整个事情运作的姚秘书长承认,当时为了促使这个卫生规范出台,的确花了不少费用,这些钱都是由各个明胶生产企业提供的。他还说:“大家凑一凑。,多的几万块钱,少的几千块钱,凑个十几万就差不多了。还要开专家会议,要专家会议通过。这个时候要专家费、住宿费、还要会议费。这个请客吃饭倒也不贵,就是车马费。

  就这样,一份由中国明胶协会牵头起草、代表明胶生产企业利益的所谓《食品添加剂明胶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在多家明胶企业提供的十几万元经费的保障下,通过中国明胶协会长达一年多的运作,最终对外公开颁布和实施。

  其实早在2004年,国家有关部门就对使用制革废料生产食用明胶的现象进行过查处。然而自从2006年1月1日,这个被中国明胶协会运作成功的《食品添加剂明胶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实施后,这种在制革厂遭受多种有毒有害工业原料污染的垃圾皮料就取得了合法的身份。

  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的这项规定,制革厂经有毒有害工业原料处理过的所有工业垃圾,都不应该再用来生产食用明胶。然而时至今日,这种制革厂的工业垃圾皮依然被全国大部分明胶厂作为主要原料,每年共计生产数万吨左右的所谓药用明胶和食用明胶,分别卖给胶囊厂、药厂和食品厂,最后用来加工硬胶囊、软胶囊、糖果、酸奶、饮料和冰激淋等产品。而就连一些明胶厂的负责人都坦率地承认,其实这样的原料是不能用来加工食用明胶的,连他们都觉得这些符合所谓“卫生规范”的明胶根本算不上合格产品。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